青海:以绿为进厚植发展底蕴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工业 规划 保护 开发 探索 用地 国家 调查 行业 技术 管理 系统 2019年 创造 村庄 河南 环境 城市 模式 草原 活力 地理 区域 战略 生态系统 研究 科技创新 结构 可持续 生态 服务 产业发展 方案 特色 绿色发展 展示 管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文章,摘录如下:

在画家眼里,绿色是对大自然最朴实无华的写真;在作家眼里,绿色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色彩,但对于生活在三江之源的青海儿女而言,绿色是绽放着可持续之光的生态底色和发展幸福色,生机盎然、厚积薄发。

透过“生态之窗”透视青海高质量发展成色,青海人无不为此时涌动在青海大地上的绿色“春潮”而欢呼鼓舞。从几年前誓让“一江清水向东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担当,到如今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的发展实践,立足生态保护探索唱响绿色发展旋律,青海正在以绿为进厚植发展底蕴。

支撑发展的绿色作为

今天,我们行走于广袤的青海大地,从湟水之滨到三江源头,从祁连山深处到柴达木盆地,那一抹抹绿色如飘带又如画屏,无不释放出发展的生机,让人真切感受到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美景,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欣慰和感动。

感动,在于通过多少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一致行动,无论是从各级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项目实施,还是到草原深处牧民群众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自上而下已然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一支全民参与生态环保的队伍,在每个月固定的环境卫生整治日,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村巷,也有人深入草原,一起捡拾垃圾扮靓家园。从最早民众自发的行动至今,河曲草原上已涌现出很多个环保队伍,也正是这一场全民参与的行动,引领着河南县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潮流。

反观河南县全民保护环境的生态美德,最有力的“推手”是一场长达16年之久的“禁塑”行动,在一个又一个保护环境的小行动中,构筑起从全域无垃圾向全域无废转型的大效应,现今河南县成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以“禁塑”为着力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为少了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污染,物草丰美的河曲草原成为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高地”,从这里走出的雪多牦牛以绿色、有机、无污染著称,正在全国各地打响“青字号”品牌。而高原特色农牧业支撑起的种养殖合作社又成为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支撑起群众的幸福生活,大家享受着生态“红利”奔向小康生活。

从“天河之南”再到省会西宁,2019年作为全国试点省份之一正式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这份底气是因为西宁市土壤环境管理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一直在全省走在前列的卓而不凡,这也充分映射出青海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

近年来,青海省精心组织推进土壤污染详查,完成全省化学原料和化学成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15个重点行业、605家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和初步成果集成,启动重点行业企业高度关注地块调查工作。

同时,青海省科学合理实施污染场地修复,印发《青海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至2025年)》,实施西宁市城东区付家寨区域镉污染地下水风险防控工程等重点项目,完成西宁市原湟中鑫飞化工厂和小峡民小公路镉污染场地风险管控项目。

巩固发展的绿色产业

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清洁水源,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高原湿地、高寒草原、灌木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

据“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资产评估”项目成果显示,全省生态资产总价值为18.39万亿元,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7300亿元,这是青海的生态“底色”,更是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也正是这些富集且独特的生态资源,造就了一批批绿色向前、结构向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风电、锂电、盐湖化工等产业在绿色中孕育新“机”,释放动能。

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风能等资源,打破地域等瓶颈,在短板中觅得新机,从早些年的布局光伏、光热、风电产业,再到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青海又一次探索出了符合省情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

前不久,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启动送电,作为世界首条清洁能源输送通道,每年400亿千瓦时清洁电量不仅“电亮”了青海经济发展活力,更彰显了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全力推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坚定意志。

和它同样刷新世界纪录的,还有今年5月起青海连续100天对三江源16个县和1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从“绿电7日”到“绿电9日”再到“绿电15日”,一次次刷新的不仅仅是数字,更展现着青海从原材料供给、光伏组件加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等清洁能源全产业链条的纵深推进。

截至2020年4月,青海省水电、太阳能、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801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规模的87.7%,其中新能源装机达到1609万千瓦,占比达到50.4%,是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份。

得益于坚固的清洁能源支撑,今年青海省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正式启动清洁供暖示范县建设,将积极探索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新模式,为筑牢“中华水塔”奠定坚实基础。

以绿色“定调”产业发展结构,受益的不仅是清洁能源产业,循环经济也成为青海绿色发展的又一强劲支撑。从省会西宁的各大工业园区到瀚海戈壁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条条“吃干榨尽”的生产线陆续投产,一个个蓬勃发展的支撑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方案变成施工图……从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到如今以绿色为基调的产业链,正向世人展现着青海发展循环经济迈出的铿锵步伐。

2005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青海开启了在经济转型征程的新实践;2012年,省委省政府研究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并逐步转化成全省上下的高度共识和一致行动;今年全省两会,青海省再一次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全面部署。

时间的脉络串联起青海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也映射出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当前的青海大地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基本实现国务院批复的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目标;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验收;海东工业园初步构建了“高新轻优”八大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园区产业间循环链接、企业间关联发展、废物间循环利用的发展格局,三大园区已成为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助力发展的绿色行动

当三江源成为展示青海大美的靓丽窗口,青海湖成为水、鸟、鱼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共生乐园,祁连山国家公园着力打造生态“高地”筑牢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屏障,今日青海不仅掀开了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大幕,而且迈出了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步伐,在当前全省深入实施“一优两高”的关键时期,此举可谓是风正帆举正当时。

2019年,青海高原特色农畜产品迎来跨越式发展,省部共建启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工作,从过去“藏在深闺人不识”到“青字号”农产品走出省门甚至迈出国门,在助力青海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奉献。

自开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至今,青海扎实推进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等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以黄南州为例,加快构建牦牛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经营体系全产业链,目前“泽库黑牦牛”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雪多牦牛”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只要品尝过青海的牛羊肉,定会对肉鲜味美所称赞,而这高品质的背后更应看到青海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因地域、气候所限制,草原成为了十分稀缺的生态资源,让青海人民深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在保护生态的实际行动中,创造出一系列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畜产品,并凭借过硬质量和口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钟爱的美味。

不仅如此,作为青海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又一“重磅”利好, 青海柴达木枸杞又于近日上榜首批中国100个地理标志产品,并被纳入欧盟保护品牌名录。据了解,目前青海枸杞种植面积达4.97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柴达木枸杞作为青海枸杞中的佼佼者,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在此基础上,青海省正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今年全省试点面积扩大到20万公顷,目前试点面积已播种各类作物5.2万公顷以上。

今天的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实际,一、二、三产业发展各具特色,让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相信绿色前进的青海必将造就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奇迹。

来源:青海日报、青海生态环境 记者:宋明慧


Upnews博客文章,摘录自:生态环境部网站,原文链接为:http://www.mee.gov.cn/ywdt/dfnews/202008/t20200809_793143.shtml。
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文章来自:生态环境部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青海:以绿为进厚植发展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