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整体意识也要有系统思维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 规划 保护 数据 行为 调查 空间规划 技术 管理 系统 空间 长江 环境 国土空间 人口 模式 空间规划体系 总体规划 花园 战略 美丽 生态系统 长江经济带 生态 国土空 青海 政策 自然资源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中国自然资源报的文章,摘录如下: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命脉”这一表达,生动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之间循环往复、相融共生的关系,也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强调系统治理,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深入。我国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自然资源禀赋不优的发展中大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都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著名的“胡焕庸线”揭示了我国“东密西疏”的人口不平衡、“东强西弱”的发展不平衡,也反映了该线两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不平衡:东南方以43%的国土承载着94%左右的人口,生态环境压力巨大;西北方以57%的国土供养着6%的人口,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在这样一张底板上画好美丽中国,须心怀整体大局观和系统生态观,既算大账、长远账,也算整体账、综合账。曾经,我们就因为缺乏整体系统思维而犯过不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一些地方在发展“高速路”上,路不通了,就劈山填河;地不够了,就围湖填海;粮不足了,就毁林开荒;绿化不够,就拼命植树;水不够了,就挖湖造景……在管理上,山水林田湖草分散在各个部门,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顾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这种交叉重叠、单要素治理的管理模式,既各自为战又“九龙治水”。凡此种种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打乱仗,不仅削薄了我们的资源家底,更扰乱甚至破坏了天然的生态平衡。

为此,中央在治理生态上拿出了空前的决心和力度。从亮剑青海木里煤田滥挖破坏生态到问责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再到整治秦岭违建别墅,即可窥见一斑。组建自然资源部,让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也是要让“山水林田湖草”得到统筹管理、系统治理。然而从现实看,我们告别了“单要素治理”又似乎迎来了“多要素简单加和”的困境。

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重新组合,新时代生态保护修复也不是简单的生态工程,而是推进自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我们要从认知水平、行为惯性、制度重构全面转变,形成整体认识论,善用系统方法论,让机构改革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都能在化学反应中产生最大乘数效应。比如,自然资源管理中,要注重制度政策的耦合关联,也要发挥部门的协同效应;生态工程布局上,既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也要兼顾重大发展战略;自然生态治理上,要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统筹考虑山上与山下、地上与地下、陆地与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

眼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收官在即,将为我们提供翔实的家底数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出炉,包括即将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等等,也都将为我们系统整体地推进自然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当务之急是要统筹做好、用好这些支撑。

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曾写下《像山那样思考》,揭示了人类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自然破坏和生存危机。我们不妨像自然那样思考:面对人类所作所为,自然会是什么反应;我们给予的修复,它们要不要,比如用高技术、高投入打造所谓的“生态工程”,比如今天植草坪、明天改花园、后天栽大树的生态折腾……我们唯有在“先安全、再生态、后景观”的目标逻辑里画好中国的生态底图,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夯实基础。


Upnews博客文章,摘录自:中国自然资源报网站,原文链接为:http://www.mnr.gov.cn//dt/ywbb/202008/t20200817_2542140.html。
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文章来自:中国自然资源报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有整体意识也要有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