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提升沿黄防护林质量,着力构筑沿黄森林生态廊道。
(资料图片)
该工程以建设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沿黄防护林体系为目标,以增加黄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两岸林草植被盖度、提升森林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沿黄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显著改善沿黄防护林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着力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渭河、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沿线45个县(市、区)沿岸(有堤防地段黄河干堤背水侧护堤地外、临水侧护堤地一定范围内,无堤防地段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的区域)国土增绿全面完成,实现应绿尽绿,退化防护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基本完成,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沿黄防护林体系基本完善,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沿黄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岸绿境美、绵延千里的沿黄森林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90万亩、退化林分修复30万亩、森林抚育200万亩,建成“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180个,新增森林面积120万亩,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0.5-1m3/亩。
《意见》指出,多年来,陕西省通过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扎实开展身边增绿,着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陕西黄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两岸森林植被逐年增长,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初步建立起以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护林、护堤护岸林、护路林为骨架的类型多样的沿黄防护林体系。但目前该区域防护林体系还存在缺行断带、退化低效林多以及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仍然严重。
《意见》强调,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是构筑陕西省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大举措,是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防护林体系的根本要求,是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意见》提出六大建设任务:一是沿线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工程。以人工造林为主,优先选用适生乡土树种,采取客土整地等措施,在黄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的直观坡面,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实施精准造林,消除现有林地中的“天窗”、宜林荒坡荒丘等裸露区域,集中连片建设防护林带,防止水土流失。城区内直观坡面绿化,可结合城市建设规划,营造生态景观林,有条件的可以建成生态休闲观光园等;城区外直观坡面绿化,结合实际建设生态防护景观林、坡面水土保护林等。
二是沿线堤岸防护林恢复提升工程。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推进沿线堤岸防护林整治修复,恢复和增加两岸绿色覆盖。在堤岸背水侧护堤地范围内,在不影响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留足工程管护、防汛抢险等交通通道,巡堤查险、防汛备料等空间的情况下,通过补植补造、更新改造等方式,补齐断带,健全护堤林带,防止风蚀对堤岸工程的危害;堤岸临水侧护堤地范围以外的滩地,要加强绿化,合理栽植耐水湿、净化水质、抑螺防病的草类植物进行复绿,禁止种植高杆农作物、芦苇、杞柳、荻柴等;两岸第一山脊线不明显地段,防护林带的宽度由各市、县(区)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按照构筑生态屏障、防止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的要求确定,防护林带宽度原则上应在设计洪水位以上且不少于30米。鼓励各地在背水侧护堤地外通过土地流转租用等方式造林,扩大生态空间,具体宽度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三是沿线退化防护林修复工程。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相结合,对郁闭度0.4以下的次生林、疏林地、覆盖度小于0.5的灌木林地以及造林失败地开展封山育林,采取围栏封禁、人工巡护、砍灌割灌、补植补栽等措施,促进自然修复,尽快郁闭成林;对林木生长分化严重的天然次生林、人工中幼林实施森林抚育,采取疏伐、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补植等措施,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对生理过熟林、退化乔木林、病虫害木、缺绿断带林等开展退化林分修复,采取更替改造、择伐补造、抚育改造等措施,重构功能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对结构不合理、目的树种不明确的林分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采取培育目的树种、改善林木层次、封山育林等措施,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具备国家储备林建设条件的商品林,通过改培、抚育、补植补造等措施,发展工业原料林、大径级用材林,确保国家木材战略安全。
四是沿线村镇森林乡村防护林建设工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森林乡村绿地生态系统为方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依托“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以景观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乔木乡土树种为主,搭配常绿乔木、灌木等绿化树种,乔灌结合、针阔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对黄河干流西岸及其主要支流两岸沿线镇(村)的村庄、路渠实现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的绿化美化,完善健全森林乡村防护林体系,大幅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
五是沿线低效经济防护林提升改造工程。在确保经济防护林规模不减少的前提下,通过高接换优、更新复壮等措施,对沿线经济防护林全面进行提质增效,着力建设一批经济效益高、防护效能强、可示范可推广的高标准经济防护林示范园区。在渭河、洛河沿线重点建设一批核桃高标准示范园;在延安、榆林黄河沿岸重点建设一批红枣高标准示范园;在韩城、合阳等黄河沿岸重点建设一批花椒高标准示范园。
六是沿线道路防护林绿化美化工程。充分挖掘绿化美化潜力,拓展绿化空间,实施规划建绿、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违还绿,科学配置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加快沿线公路两侧绿化美化,促进绿色通道断带合拢、改造更新,巩固和扩大绿色通道建设成果。高速公路两侧营造宽5-10米的绿化林带,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铁路两侧营造宽5米以上的绿化林带。道路绿化因地制宜,建立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沿黄防护林体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陕西生态环境 记者:刘涛
文章来自:生态环境部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陕西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七部门发力构筑沿黄森林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