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的文章,摘录如下:
为感谢党的危房改造好政策,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牙木吐村退伍老兵孙德福每天在自家的新房前升降国旗。孙济 摄
江西省赣州市村干部和村民共同为新房张贴对联。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双洞村农村住房改造后风景如画。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安居富民房(右)。
2020年6月17日,历史将注定在这一天留下浓墨重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最后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可以说,这是“两不愁三保障”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指标和任务,完成质量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色,甚至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败。
初心如磐,使命必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高度重视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作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担任部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带头研究、部署和推动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带领部领导班子多次深入一线调研,靠前指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全系统力量,尽锐出战,确保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
精准识别 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如何做到“精准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让党的危房改造政策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好成效,让宝贵的危房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一直是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探索的重要问题。
为精准认定改造对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紧紧围绕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政策措施针对性,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要求,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由扶贫部门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逐一进行核查评定,根据房屋的安全性能分为4级:A级是安全的,B级是基本安全的,C级是局部危险的,D级是整体危险的。组织各地对评定为C级和D级的房屋实施危房改造,原则上整体危险的原址拆除重建,局部危险的根据实际修缮加固或拆除重建。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无论时间多么紧迫,任务多么繁重,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都严格认定补助对象,明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范围,建立了农户自愿申请、村集体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审核程序,并实施村内和乡镇两级公示。
中共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表示,该县农村群众多且居住比较分散,要在32万户中把符合改造条件的对象全部都找出来,必须要下足“绣花功夫”。该县组织了3轮入户识别,第一轮组织1万多名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开展全覆盖的入户核查,采取逆向思维法,把判断明显属于安全住房的对象首先排除掉。第二轮组织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所有干部,采取“看顶、察梁、观墙”三步法,逐一上门核查,指导镇村开展户申请、村评议、乡审核,会同扶贫、民政、财政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筛选出需要改造的对象。第三轮聘请专业鉴定机构,针对第二轮核查确定和群众有争议的对象,逐户开展第三方鉴定,锁定危房改造对象。
夯实根基 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
“我现在每天睡觉可踏实了,再也不担心地震了。”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新村村,47岁的村民侯林说,他因车祸残疾致贫,2017年7月,他家推掉了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住上了政府帮助盖起的60平方米的新房子。考虑到当地地震多发,新房子加设了上下圈梁,增设了构造柱,抗震设防烈度达到8度。
“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的质量安全过程监管,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等政策文件,把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结合地方实际,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指南和图集,编制房屋安全性普及读本、口袋书、宣传册等,对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进行技术指导,为贫困群众建房提供技术方案和关键环节技术指导。贫困户建房过程中,各地实行到户技术指导,加强施工关键环节现场检查,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竣工验收满足质量要求后方能全额拨付补助资金,确保改造效果。贵州省要求乡镇建设机构、国土机构、村委会、建筑工匠、建房户五方主体,在危房改造的建筑放线、基槽验收、主体封顶、竣工验收四个环节必须到场检查,确保危房改造工程质量。
建好房子必须有好工匠。针对贫困地区农房建设水平普遍较低、基层建设管理力量薄弱、合格的技术人才和建筑工匠队伍缺乏等实际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断强化技术培训和帮扶。牵头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专家指导队伍,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抽调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了解农村的专家,建立危房改造技术专家指导队伍,深入开展人才队伍培训。海南省琼海市要求所有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的建筑工匠必须经培训持有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2016年以来,共开设8期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参培人员多达420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100%。五年来,全国各地累计培训基层技术力量和工作人员超过百万人次,确保了改造政策和技术要求及时落实到位。
为进一步加大正向激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以农房质量安全为重点,持续开展年度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与次年任务资金分配相挂钩。2016年起,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拟予激励支持地方名单,在任务资金分配中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激励支持,有力推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展开,进一步保证了危房改造工作质量。
危房改造,资金不仅是高效运转的“血液”,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骨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协调持续调整提高中央户均补助,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中央户均补助0.75万元,并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地区每户增加1000元。从2017年起,中央户均补助标准提高到1.4万元。在安排2019年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时,将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户均补助提高到1.6万元。同时,实行补助资金严格管理,制定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户“一卡通”账户。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预算支持危房改造资金就达2077亿元。
核验全覆盖 筑牢住房安全底线
2020年9月4日,王蒙徽来到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二程镇西林村调研。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济伟家,王蒙徽仔细询问了他家住房安全情况。村干部宋丹萍现场打开手机APP,输入贫困户的身份信息,该户住房安全等级、改造时间、享受补助资金、住房现状照片等情况一目了然。
如期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住房安全有保障任务,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完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的基础上,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全面部署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并创新开发了简单易操作的手机核验APP。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我国现有2340多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在25个省(区)、290个市(州)的广大农村地区。核验量之巨大,任务之繁杂,时间之紧迫均前所未有。
核验工作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核验”,2300名县委书记、2.96万名乡镇党委书记、42.5万名村党支部书记、23万名驻村第一书记、81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参与了核验工作。按照“鉴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三种分类,逐村逐户、不留死角地对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情况进行核验。
2020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情况通过核验,全国核验工作全面完成,全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从核验结果看,全国2340多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18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原住房基本安全,占50.6%;有115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集体公租房等多种形式保障了住房安全,占49.4%。消息传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组建的“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微信工作群里一片欢腾。许多人在微信群里表示,自己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是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了确保农村危房改造“不漏一户”,多少人跋山涉水,昼夜奋战,奔波在危房改造工作一线,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拿出了背水一战、舍我其谁的决心,“越是艰险越向前”。
督战帮扶 汇聚危改磅礴力量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危房改造任务更加艰巨复杂。面对新的“加试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要求全系统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必须举全系统之力,切实发扬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
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果断决策,决定由部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单位组成14个工作组,对扫尾工程任务较重的14个省份开展“一对一”督战帮扶,督促有关省份工作进度,指导和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推动政策、资金倾斜聚焦,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任务。
督战伊始,疫情正紧。各督战帮扶工作组不等不靠,及时开展“云督战”,利用视频、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地方省市进行联系,了解问题,研究对策,果断处理。许多工作组直接把视频连线到贫困户家中,“一竿子插到底”,详细了解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落实情况。
“督”“战”结合,重在实效。疫情形势稍有缓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督战帮扶工作组迅速奔赴危房改造一线,采用“四不两直”工作方式,深入对口省份开展工作。工作组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既较真碰硬“督”,更凝心聚力“战”,指导各地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持续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
上下同欲者胜。各地迅速进入危房改造“战时状态”。山西省紧盯重点,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督”“战”。省督战组紧盯临县、永和县等16个经济最贫困、困难最多的县,组织专家组成5个帮扶组,围绕改造质量不高、系统录入不精准、纸质档案不规范、问题整改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现场给予政策指导和技术帮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成立了7支由厅领导率队、18个处室或厅属单位参加的挂点工作队,对14个设区市进行全覆盖挂点督战,选派12名业务骨干对2020年计划脱贫摘帽的8个县实施为期一年的驻点指导。
创新方式 凝聚全行业智慧
锁定“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的目标要求,全国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各显神通”,不断探索科学机制和工作方式,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
陕西省建立了“四清一责任”危房改造工作机制,围绕对象清、鉴定清、改造清、验收清,完善“帮扶对象、住房鉴定、危房改造、质量验收”四个清单,实施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闭环管理,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云南省紧紧围绕“危房认定、改造方案、技术服务、质量监管、验收挂牌、档案信息”6个重点环节,探索创建了“厅领导挂联、送技术下乡、研判调度、县区结对、明察暗访、问题销号”6项工作制度,形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环节的闭环工作体系和机制。
为兜底保障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特困群体,200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公租房(幸福大院)建设试点,并于当年年底投入使用。此后,该省农村公租房建设逐步推广,并逐步明确了农村公租房的产权性质以及建设计划、规划选址、建设方式、结构功能、分配程序、建设管理等相关建设标准,统一制发农村公租房标牌,对农村公租房实行挂牌管理。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共建设农村公租房近万户,约4万农村特殊贫困人口通过农村公租房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将农牧区无自筹自建能力的60岁以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孤寡老人等迁入互助幸福院,实行“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社区服务、互助养老”,有效改善了这些贫困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目前,全区累计建设幸福院5.5万户,惠及10万多名贫困老人和残疾人。
河南省南阳市创新保障模式,按照“老地方安置、老邻居凑对、老话题相处、老来乐有为”的思路,采取长期租赁、置换、集中建设幸福大院等方式,兜底解决了特困户住房问题。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针对大多数贫困户居住土木结构房屋的特点,按照“明窗亮光、明厨亮灶、明墙亮壁、明顶亮堂、明线亮灯”的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派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现场勘察、统一规划设计,一户一策,量身改造,让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明净温馨的家。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针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山区,引进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运输方便,拆卸灵活,装修简单,整洁美观,从户型设计到竣工入住仅需20天,快速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无数危房改造人用汗水和智慧共同写就中国脱贫攻坚史册上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的辉煌篇章:农村危房改造直接帮助76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了原来破旧的泥草房、土坯房等危房,住上了安全住房。党的十八大以来,还有1075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边缘贫困群体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圆了安居梦。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既是大战,也是大考。在这场持续多年的攻坚战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切实担负起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笃行致远,锲而不舍。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在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的主战场上,攻城拔寨,完胜收官,交出了一份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10.16 龚后雨 赵亚男
文章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住建部]主战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