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文章,摘录如下:
2020年10月12-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潮州和汕头,期间专程来到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察看街区风貌,听取开埠区修复改造、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等情况介绍,强调: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这样越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鉴往知来,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历史,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者,同时也是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规划设计的亲身经历者,我们倍感振奋。在距潮州汕头四百多公里的广州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前游客络绎不绝。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以“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脉,重塑街区活力,缔造幸福社区。
扎实推进了:海珠广场、沙面、永庆坊、新河浦、陈家祠、北京路
等规划建设,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进校园、进展馆、进社区,让陈列在岭南大地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红起来、靓起来。
北京路“千年商街”:“变脸”见证时代魅力
北京路是广州建城2200多年从未偏移的城市中轴线,千年城脉所在地,斑驳的砖石透过玻璃地面向游人诉说历史的沧桑。
作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之一,北京路经过“一栋一策”的精细化提升,376栋骑楼在今年国庆节前夕光鲜亮相。改造后骑楼没有一处断开,主街与九条辅街更加有机相连,无论是阴雨绵绵还是烈日炎炎,游客都可惬意地在骑楼下买国潮老字号、选国际时尚新品牌、玩电竞动漫,在千年古道的走走逛逛
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体验戏里戏外的广府生活。
让历史古街焕发商业活力是绣花功夫,这一次,广州在矛盾中踏踏实实地向前走了一步。
――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新河浦“东山印象”:享受历史街区慢时光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有400多处民国时期建造的住宅,是“花园洋房”成片的集中地,至今仍保持着独院式的格局肌理。林立的红砖老洋房,周边苍翠茂盛的老树木都在述说着广州近代的历史文化故事。
自2006年《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批准实施以来,我们坚持保护优先,为新河浦划定了保护范围,精细化保育和更新让新河浦延续了高品质的历史空间环境,街区复兴工程荣获了“2019亚洲都市景观奖”,广州也凭借新河浦独特的文化魅力荣获第三届世界大都市奖。
我们着力打造“活态街区”新模式,引入了民宿、咖啡、艺术廊、文创等与街区特色风貌相适应的新业态。这里新旧交集、静中带旺,可以尽情享受属于老广州的慢时光。居民捐赠展品、邻里互助等系列社会治理创新,让生活与街区公共空间改造共振。
以前停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现在由居民自发建立了新河浦互助委员会,把辖区内155个车位全部划线管理,先到先得,再也不用找人霸位了。
――街坊刘阿姨
永庆坊“西关风情”:“微改造”里的大幸福
尝地道小吃,逛传统民居,听粤剧韵律,观最美骑楼,游非遗街区,叹岭南文化,恩宁路永庆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是个体验西关风情的好地方。
永庆坊二期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注重活态保护,突出“留人、留形、留神韵”,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微改造”删掉的是破败和落后,留下的是记忆与乡愁。
我们为1260多户原住民提供房屋置换、修缮、立面改造,完善生活配套,增加活动空间,如今的永庆坊“房美、街靓、水清、人旺”,在这里可以体验最具“老广”风味的“花式”非遗街区,无论喝凉茶还是叹咖啡,都能找到“心水”选择。
项目从人本关怀角度出发,强化居住功能,营造多元社区生态,在尊重多元产权的前提下活化现有建筑,比如:在改造过程中我们还特意制作了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上门与居民和当地商户沟通改造方案,听取他们的意见再修改完善。
――余倩雯恩宁路修缮活化提升项目设计负责人(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沙面“国际漫岛”:打造对话世界“西客厅”
百年翠洲皆瑰宝,秋日鹅潭织锦章。沙面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百年洋场所在地、广州国家级的城市名片,因遍布西式风格建筑而有“露天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在这里,一砖一瓦皆是情调,一座座洋楼建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城市、这个小岛的故事。
我们按照保护规划实施沙面改造提升,恢复了历史公共空间格局,打开通江廊道,实现全景街区,还原邻里生活。随处可见的古典桌凳、庭院灯、栏杆等城市家具,让人们在怡然自得中体验古典欧陆风情。国际青年音乐周、城市公共艺术季等活动,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亲情、友情、爱情的弥珍,人与自然、人与艺术、心与心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沙面,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充满着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成为岭南文化对话世界的会客厅。
沙面应该说是广州独一无二的建筑面积最密集、空间最完整的一个历史街区,这次改造能让原居民与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历史街区的味道,也为广州西部提供一个新的城市客厅。项目获得2020年度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AAPME奖文化传统类荣誉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胡峰沙面品质提升工程项目设计负责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珠广场“珠海丹心”:点亮珠江文化长廊
迎着初升的朝阳,面向宽阔的珠江,鲜红的国旗在海珠广场冉冉升起。新羊城八景“珠海丹心”承载着荣光和历史,以焕然一新的姿态,传承历史传统基因,擦亮红色文化品牌,成为珠江精品文化长廊上的璀璨明珠。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深入大街里巷,倾听居民、街道的诉求,用尺和笔描绘了每一处珍贵的历史遗存,用沟通和对话传递品质提升的价值和理念。改造后,交通优化了,主题绿化、灯光秀与口袋公园、社区舞台活动交融一体,市民可以慢下来,走近雕像驻留观赏,体验红色文化。如今的海珠广场繁华似锦,人流如织,夜晚灯光璀璨夺目,燃爆珠江两岸。
项目凝结了规划人无数的辛劳与汗水。以“一场两园”(滨水文化广场和海珠东、西公园)为核心,构建“T型”空间结构,串联长堤大马路-沿江路四公里滨水景观带和传统轴线起义路段,推动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陈志敏海珠广场品质提升工程项目设计负责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杨家祠“红色记忆”:串联古驿道文化旅径一百年前,华南的红色星火从这里点燃,多少风云人物自这里汲取力量、奔赴更广阔的天地。这里是革命先驱杨匏安旧居与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节点。如斯重要、写满珍贵记忆的红色教育基地,一度被岁月遗忘,屋宇颓败、砖木老朽、匝地烟尘、环境杂乱。我们用绣花一般的精细功夫做好环境微改造,让清末民初的麻石路、回忆录里的石榴树、新时代的杨家祠道,再现活力与风华。145天的精织细绣为广州这座老城奉上又一处瑰丽的记忆。
杨家祠的活化利用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带动了南粤古驿道沿线一批红色革命遗址的抢救性修复,将散落在古驿道上的红色遗址连点成线,串起南粤文化之美,融入中华文化大美。在杨家祠不远处的应元路南粤古驿道展厅,市民可以全景式、多维度体验驿道风采,深切感受红色记忆、红色家风、红色文化在历史与现代交织中的延续传承。
杨家祠修缮设计过程中,项目团队翻阅了大量史料,考证历史上杨家祠出现过的人、物、景,寻找杨家祠现存的历史印记和已消失的历史空间,力求最大程度上还原和重现杨家祠周边环境的历史记忆。
――郑宇杨家祠修缮设计方案负责人(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传承历史文化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应从娃娃抓起,让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广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得益于广大市民、专家学者、规划和建设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和共同缔造,青少年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中坚力量。我们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通过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活化,讲好广州故事,促进广州高质量发展。
――黎云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负责人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广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竭力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让广州这座千年老城持续焕发新活力、新魅力、新精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和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来自: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广东省]做好名城“旧”文章 焕发羊城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