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环境整治:以北京市副中心两所学校为例,作者 宇恒可持续交通与城市,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全文
美国于1999年启动安全上学路(SRTS)项目,旨在鼓励儿童利用步行与自行车上下学,并降低去往学校路途中的各类安全风险。为优化校园与社区之间的交通环境,SRTS项目在有需求的地区实施了一系列道路工程措施,包括建立新的人行横道与人行道、设置更多的信号灯与速度反馈仪、增宽路肩和非机动车道等。如今美国步行和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增加了31%——43%,并减少了44%的行人交通安全事故。SRTS项目的实施得到许多资源保障,2005年安全上学路成功通过立法,并于2012年加入国家的联邦出行替代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韩国的儿童交通事故治理在过去20多年间同样取得了巨大成效。首尔率先实施了校园周边安全改善项目(SZIP),改善校门300m半径内的道路安全。主要措施包括:1)学校附近的道路必须有受保护的人行道,并利用清晰的标志区分人行道和车行道;2)安装一系列附属设施,如使用校区道路标志、反光镜、减速带、防滑设施、防护栅栏等;3)通往学校主要入口的道路上禁止停车,降低了车辆停靠时和儿童接触的可能性。该项目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根据韩国交通研究所的估算,仅这一个项目就能使校区内的儿童交通事故每年减少32%.
中国方面,长沙市在2015年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目标,2016年启动"儿童友好型校园"试点,开展了10所小学周边的交通环境与公共空间优化研究。岳麓区第一小学和仰天湖小学从步行空间、交通节点、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和公共空间这五个方面开展儿童友好校区改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增加护栏隔离、压缩机动车道等方式保障连贯的步行空间;2)交叉口街角拓宽,增加标志标线;3)改善学校周边交通运行情况,部分道路改为单行交通组织,形成微循环;4)规划"步行巴士"路线图,沿线由1——2名成人护送一队孩子步行通学;5)增加家长等候区等。
深圳市在2016年提出建设中国第一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提出"规范机动车交通,划定安全、连续的步行和非机动车空间,提供独立、安全玩耍的街道活动空间和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策略。龙岗区实验学校周边交通改善的试点从路权分配、设施功能、交通组织和公共空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拓宽人行道,增加非机动车道,增设前方学校标志,增加物理减速措施和车速反馈仪,增设临时等候区,改造公共汽车站台等措施。
上述实践活动表明,交通环境的改善是提升上学路安全性的重点,如在美国SRTS项目中70%——90%的投资资金用于工程基础设施项目。道路与学校的规划建设工程在城市建设的时序上往往并不同步,学校投入使用后往往会产生新的交通问题,这是需要不断进行学校周边交通环境整治的主要原因。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国内外学校周边交通环境优化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