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十五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年会召开,吴志强院士在开幕式作了《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留学生可能贡献》的主题报告。
从三个问题出发:“到底是城乡规划还是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和分析工具“、“空间结构的新全球化与区域化”,吴志强院士聚焦于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建构,探讨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能够作出的贡献。
问题一 到底是城乡规划还是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是本体,空间是客体,而客体对象是可以改变的
吴院士谈到了中国规划师正在面临规划体系转型时的迷茫和困惑。规划是本体,空间是客体,客体对象是可以变化的。面向规划体系转型,规划专业应该拓展规划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空间范围层面,由城市扩展到乡村,从区域拓展到国域,增加了海洋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等重要的空间要素。
首先从一开始就要明确其中的关键是规划本身,第二设定发展目标,第三完善实现目标的发展路径,最后应进行相应的规划评估。规划的逻辑比空间对象的内容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对象的拓展,向上包括区域规划、省域规划、国域规划乃至跨国规划。另一方面,向下包括县域规划、乡镇规划、社区规划等。知识系统比空间尺度更加核心,包括治理系统、学科系统、技术系统、教育系统,人才系统等。
吴院士提出,留学生可以接触不同国家 地区的规划模式,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规划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
问题二 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和分析工具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技术对在诸多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吴院士介绍了团队近期在空间规划中的技术应用和突破。包括十四项推演大类、五十八项推演技术以及七大技术突破。七大突破包括人口流动模拟预测、三种模式智能推演、省域国土空间智能推演、重大项目影响对比、家园模式识别与要素配置、城市情商感知及预测、人工智能辅助创作。这些技术涵盖了海南省,浙江省,河南省,长三角地区等多个省市和地区的规划实践。
吴院士介绍了团队在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和分析领域的课题项目,欢迎留学生参与到规划技术方法与分析的研究中。
问题三 空间结构的新全球化与区域化
城市群的极化与发展将会越来越快
在新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尤其是在2019年以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下,可以对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团队过去对全球13861个城市建成区进行了全样本收集,这项工作一直在快速推进中。团队同时对全球城市群进行了研究和预测。吴院士提出,城市群的极化与发展将会越来越快。到2060年,全球十大城市群将会集聚更多的人口,这一趋势是不会变的。
以长三角城镇群研究为例,通过对长三角城镇群空间结构演变的模拟和深度学习,深度推演2020至2035年长三角城镇群的空间演变,展示和预测长三角城镇群不断集聚的过程
内容来自:WUPENiCity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吴志强:三个问题,谈不同国家地区留学生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