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26日,受邀参加了自然资源部在成都组织召开的“多规合一”的规划学科建设及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规划座谈会,并作为青年代表发言。我个人认为会议气氛还是很好的,是开诚布公的交流。听取多方声音,也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由于我是临时发言,语言组织难免有些凌乱。今天梳理一下,请大家批评指正。发言内容如下:
一、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世界观、方法论与实践活动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具有价值取向的实践活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并影响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与实践活动。因此,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推进规划编制实施至关重要,也决定了学科发展与实践工作的目标追求和行动导向。“多规合一”之后,需要从世界观、方法论和实践活动三个层面开展思辨。包括该如何回答庄少勤副部长常说的三个问题:
1.世界观:为谁而规划?——守初心、守底线
2.方法论:如何适应新时代?——转身体、转脑袋
3.实践活动:怎么编制新规划?——穿新鞋、走新路
(一)世界观:为谁而规划?——守初心、守底线
与土地利用规划等体现国家意志的约束性规划相比,城市规划更多体现的是地方政府的发展意图,难免会出现服从于地方政府的短期政绩导向和资本的逐利导向,进而导致城市过度扩张、耕地与重要生态空间被侵占、房地产开发过热等不良现象。已经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金融安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者需要考虑规划的初心是什么?是为国家守底线、为人民谋幸福?还是帮助一部分政府官员和资本追逐短期的政绩与利益?
(二)方法论:如何适应新时代?——转身体、转脑袋
庄部长多次指出,我国通行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较多出自西方工业文明形成的体系,存在不少局限性。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后,规划理论方法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究其根源,就是我们对生态文明认识不到位。生态文明时代的绿色发展不是工业文明的绿色化,而是要在价值理念、发展方式、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上树立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思维,形成生态文明发展范式。是为提升人民幸福感而进行的使用价值的空间生产,而不是为了资本积累而进行的交换价值的空间生产。
(三)实践活动:怎么编制新规划?——穿新鞋、走新路
规划实践中,仍有人沿袭传统思维,“穿新鞋、走老路”。我们需要创新规划思维和技术方法,要有空间生产的过程思维,从蓝图式规划走向可实施的过程型规划;要有流空间的思维,重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在规划目标上要追求“人民的普遍幸福”,而不是“地理的普遍繁荣”;在发展动力上,注重挖掘高品质空间的价值,形成对流的空间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不是简单的人类中心主义或自然中心主义,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果还在为人口总量减少、建设用地粗放、存量用地和违法用地较多、沿袭增量扩张思维的地方嚷嚷着建设用地指标不够用、限制了地方发展的,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总之,基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市场经济、人口与国土面积双重意义上的大国国情等情况,根据“时、空、人、事”的变化,探索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
补充说明:空间规划管控空间行为、影响价值选择、生产新的空间,而空间行为和空间价值选择又会影响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空间规划与空间生产协同演化,形成了由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文化、技术方法等不同因素构成的规划“制度技术”,以及根植于“制度技术”的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来源于2018年在《经济地理》发表的文章《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的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研究》)。
二、关于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
1.分级分类的教育体系
与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应,规划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也需要分级分类。因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国土空间规划解决的问题不同、所需的学科知识也不同。宏观尺度、总体性规划的规划对象是全域国土空间,主要需求是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微观尺度规划重点是细化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侧重具体开发建设行为的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规划对象是以人为主的建成环境,主要需求是建筑学、城市设计、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来源于本人2021年发表在《热带地理》的文章《对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及其规划体系的再思考》)。
2.加强通识教育
虽然可以分级分类的进行人才培养,但还是需要加强对学生和从业人员的通识教育。包括地理学、生态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地理国情、国家执政理念等方面的通识性教育。
3.开展多样化的教育
一是,在规划资质申报等方面鼓励规划设计单位储备多学科人才。各学科人才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交流,扩大知识领域。
二是,鼓励规划从业人员进行终身学习;鼓励规划设计单位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
三是,自然资源部要做好指导引导。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很多理论和技术创新来源于实践。自然资源部要发挥在政策水平、专家团队、实践案例等方面的优势,定期组织多样化的培训(培训专家既要有资深专家,更要有富有思想的青年学者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从业者)。
结语
针对某些参会者恶意传播,以及网上那些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胡乱臆测、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现象。我认为不要随便给正常的交流扣帽子;应当鼓励讨论、争论和碰撞,这样才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如果只盯着那些牢骚话,对事业发展无益、对个人成长也无用。
“多规合一”之后,在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和实践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老师傅遇到了新情况。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甚至怨天尤人、满腹牢骚,解决不了问题。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青年规划师和青年学者政治站位要高、格局要大、眼光要长远、视野要开阔,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交流、勇于创新,多做对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有益的事情,与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受时间所限,会场发言仅是寥寥几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本人发表的几篇论文,敬请指正,期待更多交流:
[1]对机构改革背景下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思考[J].地理研究,2018,37(10):1938-1946.
[2]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的空间规划理论体系[J].经济地理,2018,38(08):5-10.
[3]对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与编制体系的再思考[J].热带地理,2021,41(04):668-675.
[4]“国土空间”内涵辨析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9):2219-2247.
[5]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73-2086.
[6]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抗解问题与有限理性[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3):541-551.
本文转发自微信公众号:国土空间规划,作者:郝庆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郝庆: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