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划资源的文章,摘录如下:
在上海徐汇区的漕河泾街道华富社区凯旋南路入口,两幢粉刷着明亮的“蒂芙尼蓝”颜色的双层尖顶建筑,在周边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这是2021年10月14日重阳节才启动揭幕的“华富邻里汇”。
走进华富邻里汇,柔和的灯光、清新的绿植、安静的读书角、充满童趣的儿童游乐区、飘香的烘焙教室、时髦的咖啡厅……整个空间显得现代又温馨。这里是华富社区居民和邻近的上班族期盼已久的一处全新的公共空间,无论是老年人、年轻人或者是孩子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休闲放松的场所。
这组总面积1859平方米的建筑中,还涵盖了社区服务、公共议事等功能,汇聚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大数据管理,置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顶楼环保露台等公共空间,最大程度突出了“融合共享”的理念。
路过华富邻里汇,行人的目光一定会被这充满格调与品质的建筑吸引,但肯定想不到,仅仅一年之前,华富邻里汇还只是两间破旧的仓库。从废旧仓库到全新的社区公共空间,华富邻里汇的“蝶变”过程,是上海社区微更新改造的生动实践。
位于漕河泾街道东部的华富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在交通主干道龙华西路和轨交三号线的“包围”中,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孤岛”,缺少公共服务网点,居民平时的公共生活也比较缺乏。这个社区由四个小区共同组成,各自建设年代不同,各自管理,长期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坐拥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但是居民却并没有很好的生活体验,漕河泾街道从2019年开始酝酿对华富社区的改造。
面对的现实困境,从漕河泾街道到小区居民,对于该社区的更新达成了共识:四个小区不能再按照以往“一小区一策”的治理方式,而需要站在更广阔的空间范畴,引入更广泛的载体资源,连点成片,开展“一体化”治理。
在这一语境下,对于合并后的小区,其自身结构将如何起到“凝聚内部”并“连接外部”的支撑性作用,成为了本次社区规划的关键议题:如何利用小区合并整治的这次机遇,优化华富社区存量空间的结构与内容?如何强化公共弄堂肌理的结构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生活性服务的职能?
多元化参与促进共建共享
“做这个社区规划才知道用地关系是多复杂。邻里汇的土地,社区对面的产业园区,都不是城市用地,而是华泾镇原来的乡镇用地。凯旋南路弄堂入口的轨交三号线,就在以前的沪杭铁路旧址上,因此沿线还有很多属于铁路系统的资产。”童明教授坦言,微更新项目会遇到非常多的可能性,也会碰到非常多的不定关系,包括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涉及到制度、产权、经济利益,还有和居民的社会关系矛盾等问题。
漕河泾街道经过与华泾镇协商,租赁了属于集体产权的仓库,投资改造成了今天的华富邻里汇。“按照常规体制的话,因为行政单元的不同,在资金的配置上很难去这样操作,但是如果不操作的话,就不可能实现。我认为这是一个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童明说。
社区的改造同样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在改造过程中,一定是有居民充分参与进来的,他对整个小区的未来都有知晓和决策的权利。“华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华介绍,”居委会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每次改造方案出来后,先去收集居民的意见,把将来的规划,细化到安防监控的每一个点位都要给老百姓交代得清清楚楚。设计方案为此几易其稿。“
在张华看来,微更新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但更新的目的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层面的,更是精神空间层面的社区共建共享。“社区改造好了,乱停车没有了,乱摆摊的小商小贩没有了,每个人都从中受益。通过环境的改变,四个小区融合在了一起,也让居民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把每一个个人跟集体融合起来。“张华说。
改造后,居民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了,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旺盛起来。如今的华富邻里汇,每逢举办活动和表演,社区微信群里几乎瞬间就被秒光。“邻里汇是个载体,让大家都能够聚在一起,心在一起,陌生邻里之间有了互帮互助、惺惺相惜的那种感觉。“张华说。
有社会学家说,社区的核心是居住其间的人际关系形式,而不是社区本身。社区共享公共空间的建立,“让陌生人有充分的机会成为熟人”,人们所共享的还有共同生活场景及生活经历,促使人们产生相互认同,并形成人们情感上的纽带。期待更多这样的“上海智慧”、“上海方案”,让老旧社区重新焕发出人文魅力。
文章来自:上海规划资源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上海实践:华富社区的“顶层设计”,把破碎空间牢牢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