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专委会,生态委的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委承担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发展研究”于2022年2月9日顺利通过验收评审,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在双碳背景下,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究工作,顺应当前的热点趋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域广阔,覆盖了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及北非等地区,土地面积接近世界的三分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众多,总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0%(世界人口总量的70%以上),人口密度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经济体量占全球GDP的33%、能源消费的55%、温室气体排放的59%。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沿线经济体,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急速增长,同时也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集中的能源部门,也是该区域发展最重要的部门,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因此迫切需要来自国际社会的低碳技术转移和转让,以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果效益
以“减缓与适应”“政策与技术”为核心,形成了一套“2×2”维度的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框架。
0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发展案例调研
跟踪调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在政策体系、发展现状方面的状况,了解掌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进行低碳转型的前沿趋势,学习总结先行示范城市的创新经验,推动城市系统性地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引领区域和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快转型进程。
1、减缓技术类型
本研究从清洁能源,绿色产业,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土地利用与城市绿化,无废城市六个角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城市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气候敏感领域产生的相应关键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共44个案例。
主要包括减少污染和提高资源效率技术、清洁能源技术、适合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耐气候产品和工艺等。
2、适应技术类型
本研究从城市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都市农业,建筑韧性,城市水资源,海绵城市,低碳示范区,智慧城市八个方面对适应-技术类型进行具体应用分析。适应包括一系列自然、技术和科技选择的组合,以及社会和体制措施,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害和影响,共80个案例。
0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政策体系研究
本研究将各国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政策分为经济激励性、命令控制型、支持引导型三种类型。
命令控制型政策指法规、标准等强制性要求;
经济激励型指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手段、市场手段等政策;
支持引导型政策包含调整便利性、舒适性及认知水平引导等支持政策。
目前“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针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战略或是规划方案,用于指导减缓气候变化的实际项目及行动。
各国根据实际的国情和能力,提出了多样化的国家自主贡献减缓目标形式,形成了“国家决定贡献目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国家环境管理战略-地方制定低排放发展战略”的行动类型。
03、国际/国别科技组织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促进作用
对10余个国别/国际科技组织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进行深入剖析和梳理,其成熟技术援助、合作技术研发、提供融资支持三个方面体现。
04、可借鉴经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目标设定、规划编制及措施落实等方面逐步践行低碳转型。深度减排、净零碳是方向也是挑战,需要依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实践。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研逐渐从方法论的输入转变为科研成果的输出,应强化研究成果宣传,形成典型成功案例的实践推广,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局面。
文章来自: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专委会,生态委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城科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关键技术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