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从公园城市到未来城市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社区 成都 工业 规划 办公 探索 用地 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 存量 居住 汽车 行为 数据 技术 管理 一体化 空间规划 系统 如何 设计 智库 空间 工具 共享 出行 功能区 模式 城市 融合 弹性 研究 可持续 公共服务 生态 平台 服务 改造 交通 低碳 高效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红星新闻,王垚的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联合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成都发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发起“城势而上”线上高端论坛第二季,17位来自国内顶级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4场“线上+线下”主题论坛中展开对话、分享观点,探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的公园城市奋进之路。

3月9日,论坛围绕“公园城市如何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展开最后一场对话。

腾讯研究院(未来城市)资深专家、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鹏以《从公园城市到未来城市》为题在论坛中进行分享。在他看来,未来城市的治理要善用“运营”思路,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城市的痛点难题。

公园城市会引领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完整变化

红星新闻:2022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其中提出,示范区要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那么在您看来,公园城市示范区,应该如何示范、从哪些方向示范?

王鹏:公园城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简单的城市形态,或者城市和公园的简单结合。它其实是用“公园”这样一个易于理解的概念,把未来城市的各种特征和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工业城市会用公园绿地对城市功能区进行分隔,这种情况下,城市中的每一块用地,都是一种固定的性质。而未来城市的空间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和丰富,社会空间、信息空间都会叠加到了实体空间上面。信息空间承载了很多的新的计算连接的能力,于是实体空间和社会空间会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组合。

因而未来城市的功能和人的行为,其实不再需要和特定的功能用地紧密耦合。未来生活、工作、游憩这些行为和空间会高度混合,乃至于融为一体,而不必再分这个地块是居住用地,那个地块是工作用地。那将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和生活方式。

城市里面的用地功能空间也会变得更加小型化、混合化、弹性化,最终可能会变成功能用地镶嵌在生态空间里,成为大公园本底下的一些小斑块。比如说成都平原上的林盘,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符合未来城市空间特征的一种形态。

与此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未来,与行人更加友好的自动驾驶可能会变成新的主流出行方式。

那么绿地系统、慢行系统就会非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未来的城市绿地不仅不会是边缘化的存在,甚至会形成城市新的发展轴。

由此可见,公园城市会引领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完整变化。这就需要非常多的试验和落地的示范。

协作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

红星新闻:公园城市必然是更加智慧的。城市的智慧治理当前拥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趋势,又有哪些需要突破的关键呢?

王鹏: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其实至少在前面10年里,国内城市在智慧城市的探索中,主要还是围绕一些基本的政务信息化在进行。城市运行的数字化,也主要是聚焦于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

当然,后期各大城市纷纷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探索。为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的能力,许多城市通过数据的汇聚和打通,纷纷实现了“只跑一次”、“一网通办”,这都是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演进的一个过程。但是距离智慧化,其实还是非常遥远的。

对于当前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是表面化的需求,深层次的解决。信息化建设的很多现实中的困难,其实根源是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流程。所以说信息化建设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用新技术、新理念,重新再造流程。

第二,是碎片化的需求,系统化的解决。数字政府常被叫做数字孤岛,如果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都从自己碎片化的需求出发,那么只会加剧这种趋势。这就需要有整体系统的高度,将数据的采集、应用、共享等环节统筹起来。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建设大数据管理部门,其实就是希望除了汇聚数据、打通数据之外,通过信息化手段去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之间的充分沟通与协作。协作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

第三,是运营化的需求,用市场化的思维去解决。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很多原本由政府投资或者补贴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以较低成本自主运行,甚至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让企业主体去运行。这个时候政府的角色就改变了,会变成一个基于数据的监管者,以及规则的制定者。

未来在公园城市的探索中,成都也在这些领域先行先试,探索更多的新的模式、场景。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靠单一投资建设,而要聚焦于可持续运营

红星新闻:您曾经提到过以人为本是智慧治理的核心价值导向,全民参与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探索智慧治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如何去推动共建共享,让多元主体参与进来?

王鹏:这既是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要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一个关键。

在运营和管理分离的大趋势作用下,政府、企业、市民三者的关系需要重新去梳理,他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会共同奔向智慧城市的目标。

以城市更新为例,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阶段,老城区和社区的整治提升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主体,这里面就有大量的数字技术可以去发挥作用的市场空间。城市更新、老旧社区改造等等这些投资规模非常大,政府不可能去包办所有的投资和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这个是一个特别需要靠市场化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的领域。

例如停车场这类空间运营场景,就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场景。但实际上还有非常多的新场景需要企业多去介入,帮助政府、市民去解决问题,比如老旧社区的节能、社区养老等等。

更深一步来说,如果说把空间规划设计、智慧治理这二者结合起来,把社区中零散的闲置空间,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一体化的设计、规模化的改造、自动化的运维、共享化的运营,那么它就可以去补充我们城市和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然后再加上一些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这种运营会实现整体的资金平衡甚至盈利。

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其实许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能靠单一投资建设,而是要聚焦于可持续运营。

运营,就是要靠市场化的机制去引导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的创新,以市场化的方式去解决城市的痛点难题。它会让各类功能场景形成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也会为未来市民、企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平台。

红星新闻:腾讯“企鹅岛”项目的智慧探索,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王鹏:项目的建成还要很多年之后,我们现在还在早期研究的阶段。这种尝试其实就是在探索一种未来城市的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运行方式。

我们会把数字化的能力作为所有系统的中心环节去改造。比如说能源系统,我们当然会响应低碳的要求,在供给方面,会用大量的光伏、风电去解决电力的供给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建设能源互联网这样一种形式,去匹配能源的供需。

可再生能源实际上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我们会通过数字技术去削峰填谷,让一天的24小时里面能源处于稳定供给。包括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也会变成一个储能的设备。它既是一个需要充电运行的交通车辆,但它不运行的时候,也能变成一个电池去储能,甚至去反哺电网。

所以在我们的预想中,整个的城市的运行会变成一个由数据和信息技术驱动的系统,以此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当然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感受,让人们不论有什么需求,技术和数据都可以把相应的服务匹配到我们的需求上来。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文章来自:红星新闻,王垚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王鹏:从公园城市到未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