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规划中国,李晓江的文章,摘录如下:
01、“双碳”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双碳”是更高级的社会文明形态
从民族独立到国家富强,再到更高级的社会文明形态,这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政治家讨论的是国家强大,但是更高级的文明社会一定是摆脱单一经济增长目标,一定是多元价值共存的。十八大在原有“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前四个现代化是物质性的,第五个现代化应对的则是更加文明的社会,是面向社会文明的发展与建设目标。
“双碳”是大国担当,也是跨阱动力
生态文明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具有突出地位,恰好与社会文明这一高级发展阶段的目标相契合,社会文明就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从“两山”理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双碳”目标的提出,这既展现出国家责任和“大国担当”;同时也是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要避免陷入社会公平和发展模式这两个核心“大坑”,不摆脱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双碳”对我们城乡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
当前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普世价值。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信心,把碳的问题扩大到所有的温室气体,扩大到国际层面的投资和援助。中共中央、国务院“双碳工作意见”将城乡建设列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四大核心领域之一。这是国家对城乡发展与规划建设领域提出的全新要求,是我们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去认真思考研究的核心话题。
02、“双碳”是国家安全保障与核心竞争力源泉
“双碳”目标是国家安全与发展韧性的保障
“双碳”目标对我们国家的安全韧性发展和保持竞争力而言至关重要。随着气候与去碳共识的形成,“双碳”时间目标的逼近,去碳一定会变成竞争工具,碳会成为贸易壁垒。随着需求不断扩大,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供应安全问题,油气、食物、矿产原料等均高度依赖进口——包括75%以上的油气,50%以上的猪肉和奶制品,80%以上的食用油,而且大多是转基因大豆——这样高度依赖进口的经济体系和消费结构,谈得上安全吗?因此,广义的“双碳”行动与绿色发展真的是国家安全与发展韧性的保障。
“双碳”技术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从国际竞争角度而言,中国一定要吸取上一轮高科技竞争的教训:始终位于价值链中低端的跟随式发展,结果就是“缺芯少魂”、受制于人,人家要卡你的脖子是分分钟的事。“双碳”战略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十分丰富的技术、产品和市场,如碳替代、碳利用、碳捕捉与封存等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低碳的商业和服务消费模式等,这些都是未来提升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后疫情时代需要本地化、低碳化的供应链保障
疫情导致全球性的经济放缓、需求降低与消费疲软,低收入人群首当其冲。抗疫实践表明,一个本地化的供应体系,对于区域与城市社会的安全韧性是极其重要的,而本地化的供应体系是更加低消耗低排放的。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建立起本地化的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改变传统的远途运输供应链格局,以及过大空间尺度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工作与生活模式。
03、“双碳”目标的短期冲击与长期压力
短期冲击对于政府、企业、居民的影响是广泛的
“双碳”目标所面临的短期冲击包括政府调控压力,企业生产压力和对居民生活的广泛影响。“能耗双控”政策要求各级政府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管理模式,调整相应的管理政策与应对措施。高耗能企业受到限电和高电价的双重冲击,面临着转型与生存压力。部分城市在“一刀切”的粗暴管理下,出现大范围拉闸限电的情况,影响了城市居民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当下,限制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限制排放的刚性约束,是引导政府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倒逼转型最有效的工具。
长期压力在于经济社会发展怎么与高消耗高排放路径“脱钩”
“双碳”目标所面临的长期压力在于如何解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高消耗高排放路径的“脱钩”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级阶段的发展可以不以增加消耗和排放为前提。“脱钩”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转变增长模式,摆脱基建导向、“大拆大建”的路径依赖;二是转变经济结构,逐渐转向以三产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尤其是持续增长的客运需求;四是转变生活方式,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同时,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五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努力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双碳”行动的时间节奏非常重要
在碳相关领域,我们已经形成了大量低效利用的资产。在未来去碳的过程中,怎么避免大量沉没资产出现?例如,大量的煤、气、油等能源供应设备的生命周期都在三十年以上,如果继续投资建设,到2060年将会形成更大量的沉没资产。所以,把握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国合会2021年年会闭幕式上,多位国外学者建议中国尽早设定碳峰值,我认为峰值越早到来,峰值越低对于我们实现“双碳”目标越有利。因为已设定了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是一体的。
04、“双碳”是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唯一路径
我们不需要低水平的碳中和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消费经历了“产品消费-服务消费-体验消费”的全过程,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本质变化。但是,我国当前的人均消费量及生活能源需求量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的1/6,但是人均消费只有美国的1/14;城市人均生活能耗是发达国家的1/3到1/4。“双碳”战略应当认真研究和预测未来的需求水平;认真思考如何满足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供给。
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又要防止极端化
仅依靠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绿色装备是难以实现“双碳”目标的,必须要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真正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培育新兴的绿色文化。近年来考察和研究了欧洲诸多零碳低碳社区,我们发现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应当知道,“双碳”目标不是为了拯救地球,而是为了拯救人类自己。为了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就必须广泛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政策的偏激化、极端化,保持社会的可承受性和包容性。
生态文明的教化过程,需要政策激励和引导
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离不开政策支持和保障。要在供给端和消费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和鞭策措施,引导人们在不牺牲个人与家庭利益的情况下,通过行为方式的改变,实现生活领域的“双碳”目标。举例来说,绿色基础设施与绿色服务的优先供给就是最好的引导。对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贡献者和付出者,要给予可感知的奖励和回报;对于高碳排放的行为者,则要给予可感知的警示,并使其支付碳排放的社会成本。
05、“双碳”目标既要实现绿色繁荣,也要关注公平正义
要实现繁荣,但是必须是绿色和公平的
资源环境和人口特征决定了中国要实现社会繁荣,只能走绿色低碳的道路,但也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近年来,西方社会的民粹泛滥、社会撕裂、中产阶级衰退是普遍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少数利益集团独占了全球化、高科技所创造的财富。文献表明,绿色低碳也存在相似的风险。在“双碳”战略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早期共享单车这样的高投入、高消耗的“资本游戏”,防止出现大企业垄断和利益独占现象,导致严重的不公平和社会分化。
政策向低收入弱势群体倾斜特别重要
绿色低碳政策应当向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倾斜,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低碳排放群体。尤其要注意防止脱贫人口因为“双碳”行动而再次返贫。政府在配置资源和出台政策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地区、层级和群体之间的公平性,鼓励在减少碳排的同时,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十多年来,北京坚持对老旧住宅进行保温改造,最近又推出高标准的绿色低碳保障房项目,这些行动既有助于减碳,同时又可以有效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
要实施系统性、持续性的鼓励政策
既然碳成为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指标,就可以通过定价来推进其进程。要通过财政、税收和价格手段,建立良好的价格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来促进减碳;要持续推广碳足迹标签、企业及个人绿色信用等手段使减碳行为得到应有的补偿。
法国政府用了三年的时间,把起因于反碳税的黄背心运动引导到国民气候运动,成为唯一一个在国家层面开展国民气候运动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召开国民气候大会的国家。他们在国民气候大会上提了三项建议。第一,把所有的电子电器产品使用和维护周期延长到15年以上。第二,所有商品必须标注碳足迹标签。第三,尽快在欧盟和法国实现边境碳税。促进减碳的政策工具是非常多样的。关键是如何权衡与处理行业之间、人群之间、使用和拥有之间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实现绿色繁荣和公平正义。
总策划:中规院长三角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文字整理:马璇、李鹏飞、李诗卉(实习)
来源:申客思享会
文章来自:规划中国,李晓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李晓江: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五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