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定期评估制度,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规划定期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
2021年8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认真抓好<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突出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将城市体检评估作为编制、审批和维护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坚持“体检为民”,在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不断优化工作思路、技术方法基础上,选择市民关心的交通出行问题为切入点,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以下简称“城市体检评估”)成果应用机制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把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作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推动城市空间品质发生市民期盼的积极变化。
现刊发重庆市以交通出行专项体检评估推动相关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的做法,供各省(区、市)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水平持续提升。(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重庆市民,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城市体检评估发现:重庆市轨道站点真实可达性比图上分析结果低,轨道交通机动化出行占比仅18.1%。虽然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800米半径范围内人口和岗位覆盖率为48%,但其中有约65万人步行10分钟不能到达轨道站,约38万人实际步行至轨道站距离超过直线距离的40%。
重庆市中心城区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分析原因是:山水阻隔,局部区域地形复杂、高差较大等。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我们这样解决
1、增设指标,提高体检评估准确性
以轨道站为中心,增设“服务面积占比”和“绕行面积占比”两项特色指标,综合评判轨道站真实步行可达性。
“服务面积占比”指轨道出入口800米范围内10分钟实际可达的地块总面积占800米范围内地块总面积的比例;指标值越大,服务范围越大。
“绕行面积占比”指轨道出入口800米范围内实际通行距离超过直线距离60%的地块总面积占800米范围内地块总面积的比例;指标值越大,绕行越多。
评估显示:中心城区轨道站平均服务面积占比为63.3%,平均绕行面积占比15.9%。
2、专项规划,切实解决发现的问题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中心城区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规划》,重点针对60个轨道站提出优化方案,新增、优化步行道路100多条。优化后步行10分钟可到达轨道站人数增加约33万,步行绕行距离缩短人数约44万。截至2021年底,完成30个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
3、民意调查,持续听取回应市民呼声
通过线上满意度调查,收到市民有效问卷3.6万份、5000多条具体意见。大家普遍期望日常短距离出行更便捷。
为此,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主城区山城步道专项规划》,区分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3种类型,辅以便道、文道、绿道、凉道4种定位,以“5分钟覆盖600万人、10分钟覆盖900万人”为目标,提出19方面69个子项的规划指引,强化近期实施及长期管控。同时,围绕步道空间、公共生活、便捷出行、经济业态、文化环境5个维度设置29个子项指标,定期评估已建山城步道。
那么,重庆是如何发现这个问题的?
答案是——数据赋智赋能,应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进行“智慧体检”
1、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汇聚多源时空大数据
时空大数据A:中心城区交通静态设施数据
整合城市道路、轨道、枢纽、停车场等各类交通设施的现状和规划数据,形成中心城区交通静态设施“一张图”。目前已整合10大类、265个图层、245多万条交通设施数据。
时空大数据B:12个市级部门及单位交通运行动态数据
实现12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的手机信令、卡口、车辆RFID、出租车GPS等17类交通运行动态数据实时汇集、实时更新,每天新增动态数据约22亿条。
2、专项体检评估,指标体系&模型算法
形成反映城市交通运行的“宏观、中观、微观”3级监测指标体系,并根据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特征,研发手机停留点识别、职住判别、出行目的及行为画像、步行可达性、车辆OD识别等30多个核心模型。
3、专项监测分析系统
开发多项分析模块,运用大数据,基本实现对人、车、路、公共交通运行及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供给、变化特征的智能分析评估。
人口活动监测评估模块,道路运行监测评估模块,公共交通客流监测评估模块,车辆运行监测评估模块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自然资源部:重庆城市体检评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