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日报51:一起聊聊我国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耕地 社区 规划 街区 办公 道路 保护 开发 用地 慢行交通 智慧城市 国家 住房 居住 汽车 技术 美国 管理 系统 日本 建筑 设计 空间 欧洲 绿道 环境 慢行交通系统 出行 园林 小区 专项 城市 模式 建筑设计 尺度 行政 区域 入口 开放 城乡建设部 生态 服务 街道 步行 编制 交通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1】我国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今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刷爆朋友圈,其中大家最关注的就是这一条:“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直接转发了这一条,引起了大家的:

广泛的关(Tu)注(Cao):

小賤蘇:地皮我们花钱买,花钱缴税,花钱修路……然后呢……你让我开放?你跟我开玩笑呢……那我可就只能收过路费了

演算珠:物业哭了,小偷们的春天来了

夜长安:这就是趋势...人们的道德水平以及城市的治安水平提高,自然要去除这种低效率的做法。而不是大家都关着门,大家都绕小区。况且,还有很多方法可以一定程度弥补产生的一些问题。

暗的魔法師:本小区原来也是开放式的,结果街边到处都是小摊,夜里发生各种打架事件,小区也会发生偷盗事件,后来装了铁栅栏改成封闭式的,明显好多了,警察城管不作为,你还想开放,呵呵,美国开放,晚上9点以后都不出门,出门的都是流浪汉,各种抢劫案。不要拍脑门定政策,还要根据情况,因地制宜。

托管喝茶:首先安全,这里不止被偷抢,还有道路公共化了,没有红绿灯或者减速带,出行安全也很难保障,第二噪音,所有道路都变成了车行出入口,那为了降噪或者人车分流的景观设计不白瞎了。

。。。。聊到小偷的问题上来了,也有聊城市开发模式的:

卯升斌:这个决策好,极大限度保护了耕地。水是生命之源,地是生命之根。少建奢侈型别墅、封闭型小区,多建大厦型小区,是良策。

。。。。也有聊业主利益的:

尐睿Elena:考虑过花钱买小区环境的业主的感受么?

如果你不懂珍惜1994:公共化?我们拿这公摊钱你去公共化?公共化之后小区成大街了,老人孩子在小区里多危险

吴茂良:挺扯淡。天天正事不干瞎折腾。1、各地不同,各小区也不同,个人需求也不同,岂能一刀切?2、朝令夕改,食言而肥。只要当初的规划和合法的,凭什么说改就改?你们问过业主吗?

我就是琴琴七吉唐:本来买贵一点的房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低密度的小区本身人就不多,绿化也蛮好。如果真开放,岂不是剥夺我们的权利?因为小区路宽人少就能随便给人家用吗,那些面积也是住户们用钱买的好吗?若要开放为公共用地,那就算是为公共利益征收,国家必须补偿。

东恒律师金澍宇:①根据《物权法》,小区公共部分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如果开放为城市公共区域,则是对业主所有的区域的征收,应给予征地补偿。②多数居民还是会因为封闭的界限存在而更有安全感,如打破,相信民意是不情愿的。③政府机关办公区域面积大,道路宽,且有率先垂范和实践的道德义务,不妨先从自己开始。

屋顶上的大腿:不现实,噪音污染,停车问题,住房安全,车都进小区,小朋友玩耍更不安全。物业管理更复杂,物业费就会不合理。小区居民满意程度下降,社会治安更加混乱,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O本初:太大的小区可以切分成小的,中间有道路可以通过,但最基本的小区还是应该封闭。当然,如果你确定全社会素质都高了,消灭了贴广告的、小偷、乱停车的、遛狗的、破坏花草的、乱丢垃圾的、去别人小区遛弯儿的之后,我也赞成打开

。。。。当然,也有人对未来进行了乐观的预测:

达录451112:凭国人目前的素质,这“未来”应该是指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吧——因此大家不必高兴,更无需惊慌。

。。。。有个别从专业角度进行留言的:

平凡的小陶:效仿欧洲,有利于缓解道路拥堵,特别是市区住宅密集区域,多出许多可以分流的支路。

O本初:太大的小区可以切分成小的,中间有道路可以通过,但最基本的小区还是应该封闭。当然,如果你确定全社会素质都高了,消灭了贴广告的、小偷、乱停车的、遛狗的、破坏花草的、乱丢垃圾的、去别人小区遛弯儿的之后,我也赞成打开

整体看来,新浪微博上的小伙伴们一水的反对态度。

的确可以理解,新建的居住区,进行所谓的“街区制”开发,虽然不明白其准确的定义,但是大概能猜测,是仿照国外的Block,建设一些小规模的,路网密度高、混合功能的居住形态。

所谓的“原则上不再建设”,真的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句话、一刀切的表述应对我国各地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似乎有所不妥。

从中倒是能够看出些对城市开发模式的改革愿望,或许是希望能够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又或许希望对房价有所影响,但是实施起来恐怕适得其反。

另外“已建成的小区”逐步打开,”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个似乎是为了城市利益来进行现有建成区的优化调整,只是这涉及业主权益,不免会引发更多争议。目前看来,大家吐槽够多了,只等着各地实施细则。

公众号IdeaMass为此政策配图解释:


↑随处可见的封闭围墙使城市变成了一个围城



↑封闭而同质化的住宅小区


↑ 封闭而单一的街区



↑ 开放而多元的街区

我们不禁要发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封闭小区?

说起来,知乎上也对此进行过一个讨论,标题叫做“为什么中国内地小区多为封闭式、大院式社区,西方国家及台湾、日本民房多数直接临街,社区多为开放式?”,建筑师王秩留言:

首先,我不认为封闭式小区和民族性、计划经济大院有太密切的关系,而认为它是土地制度、规划法规、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结果。中国的现代封闭式社区,历史也不比商品房的历史更久。

1、在历史上和世界各地,开放式和封闭式的住宅组织模式是共存、交织的。

中国古代的城池,可以算作大型的封闭式小区,唐代的里坊,算是小型的封闭式小区。

近代的街巷式城市空间,基本是开放式的,但是很多城市都有“里门”,把一组街巷住宅控制成一个封闭式小区。

即使开放式组织为主的美国、非洲,也有少部分带围墙和保安的封闭式小区。

2、封闭式小区的好处首先是治安,封闭式小区只有少量开口与城市相连,能减少盗窃犯、流浪汉等对内部住宅的危害。

而开放式小区,就少了一层防卫。其次是交通安全,封闭式小区没有过境交通,内部车辆较少,实现了人车分流的小区,内部几乎没有汽车。老人、孩子在小区内部嬉戏玩耍的时候,就能少面对一些危险。

再次是封闭式小区的内部景观、园林,基本只为小区居民服务,同样成本下能维持更好的品质。

3、封闭式小区的缺点通常认为封闭式小区是反城市的,造成街道空间冷漠,城市交通不畅。

4、为什么中国大陆封闭式小区较多,而其他地方较少我觉得首要原因是土地所有制、行政效率,中国大陆现在的住宅开发可以获得较大的地块,有条件构建一个拥有优美环境的社区。而台湾、日本则缺少这个条件,但台湾的高档社区也会用很好的安保系统封闭起来。

大陆早期的住宅小区比如90年代以前的,以开放式为主,大多难以保障环境质量,封闭式小区推出后受到了消费者认可,尽管被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所诟病,仍然成了商品住宅的主流。只有政府主导的保障房会考虑采用开放式。

PS:各个封闭式小区把城市空间变成了排斥人的交通沟,失去了街巷的宜人尺度,不适宜步行。不过我觉得改善这些弊端的方式应该是一种全新的住宅形式的出现,而不是退回到过去,更不是台湾那种,那种的居住质量不高,难以被市场接受-

补充一段微博 孙施文的话:原先的小区并无围墙,即使是行列式,建筑布置有些用裙房围合隔断。后治安问题多,公安要求所有楼盘验收必须有围墙,否则不办入户,从此成惯例并强化。规划、建筑设计图原均无围墙,后围墙成通例布局方式只得改变

作者:王秩;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117759/answer/23658821;来源:知乎

其实,这个《若干意见》里面还提到了好多内容,比如智慧城市智慧管理、恢复城市生态,等等,都还是值得看一看的。当然,这些也需要进一步的落实,所以。。。谁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你咋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2】沈阳拟建560公里绿道 连接46个城市景点

By:微信阅读榜第12条,啸谈阡陌

沈阳正在组织编制《沈阳市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该规划目前已经确定建设560公里的“一纵两环”都市绿道和“两湖八河”滨水绿道以及10条绿道联络道路。
这些绿道将连接城区46个景观节点,未来您出门不再是人车混行,将会有专门慢行绿道。







【3】城市综合管廊怎么做,住建部告诉你

By:微信阅读榜第4条,中国城市规划网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综合管廊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提高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施工的规范化程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正式印发《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总框架:



点击开始阅读日报>>>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规划日报51:一起聊聊我国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