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江:关于开放小区的几点看法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社区 规划 街区 上位规划 道路 开发 用地 居住 美国 管理 系统 设计 控规 空间 环境 小区 城市 模式 尺度 公共空间 战略 研究 开放 市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 服务 交通设施 改造 土地出让 交通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jcaup,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文在杂志《T+城市》,欢迎大家购买。



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后原则上不再建封闭小区,现有的小区也要逐步开放,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优化道路交通布局。这个提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就此问题,我想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于物权


整个指导意见全文近8000字,阐述了很多比开放小区更重大的战略问题和原则,为什么唯独这条意见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呢?我看,归根到底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大大加强了,感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可能会受到影响或侵害,因此才如此关注!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小区的道路等公共设施归小区全体业主共有,算入公摊面积,是业主花钱购买的,属于半私有财产,政府突然出台这样一个政策,要大家把小区道路拿出来“充公”,人们当然会不满和质疑。虽然最高法迅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和沟通,但仍未能完全打消大家的疑虑。

关于尺度


在我看来,这个意见的初衷是好的,旨在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倡导小街坊开发。因为我们城市中的确有很多大尺度的封闭式机关大院和居住区,成为城市中的孤岛和独立王国,割裂了城市道路系统的完整性,形成了很多断头路和丁字路,造成了交通拥堵。有必要将此类大尺度的封闭社区打开,将城市道路引入,疏通被割裂的道路系统,缓解交通,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小区是否封闭,问题的关键在于小区的尺度:如果小区本身尺度已经很小,周围被城市支(小)路所围合,则封闭式管理是完全可以的。这种“小封闭、大开放”的模式本就是我们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十分倡导的。

这个指导意见之所以引起争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说清楚到底怎样尺度的小区应该开放,给人的感觉是所有已建的小区将来都要拆掉围墙变为开放式,这也是该文件不够严密的地方。

另一方面,大型的封闭式居住区、机关大院等,其形成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块的大小是通过道路来划分的,而这种划分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到了小区层面已经是划分好的地块了,如果尺度划的过大则是上位规划和土地出让时造成的问题,不是小区自己造成的,因此,不能城市有病让小区来吃药,而应从整体上、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即在总体规划和控规层面,贯彻密路网、小街坊的原则,通过加密路网把地块划小,这样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关于街区制


很多人说,国外小区都是开放式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实际上,国外也不是完全否定封闭式小区,美国近年来建设的小区也有封闭式的。如前面所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封闭,而是在于小区的尺度。小区开放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考虑治安环境、交通设施、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小区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配套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目前现有条件下,如果不周密考虑这些相关因素,一下把小区打开,很可能会带来安全、交通、噪音、私密性破坏等很多问题,所以一定要非常慎重,不能一窝蜂、一刀切。

另一方面,街区制也并非没有缺点,道路面积增加也意味着其他用地的减少;密路网带来的道路交叉口增加处理不好也会影响交通的顺畅;开放式小区对安全、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要看到,封闭式小区内部的公共设施是开发商投资建设,进而通过房价分摊到了业主头上,这实际上减少了政府在建设初期的投入,如果采用街区制,政府的投入必定增加;另一方面,封闭小区的很多管理和服务工作由物业公司承担,如果采用开放式小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必然要向下延伸,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的压力和负担也更大。

所以说,小区制、街区制各有利弊,要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采用,而不能笼统地进行一刀切式的改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jcaup,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田宝江:关于开放小区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