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工业
规划
道路
用地
国家
居住
行为
管理
建筑
创造
空间
环境
出行
功能区
活动
城市
模式
人口
农村
铁路
行政
地理
区域
战略
指引
研究
新区
结构
学习
公共服务
服务
产业发展
方案
背景
交通
中心城区
高效
中心城市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新土地规划人的文章,摘录如下:
通过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合理安排,从而有效地推动城市的快速和谐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空间密不可分。城市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发展。空间是人类进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空间的配置是人类进行各种行为的产物,依据不同的原则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配置和不同规模等级空间相互密切的有机整体,其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配置和联系就组成了空间。
城市空间是指,不同的经济活动占据城市内不同的空间,在城市地区内部出现不同的组合格局,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
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城市空间密度、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空间形态。
1、城市空间密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界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就是,认识到了城市空间密度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功能越来越齐全,相应的城市所能提供得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多。随之,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流入城市,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人口密度如果过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大量人口的集中,而没有职业,造成城市中心的混乱,拥挤,抑制了城市的对外扩张和发展。
城市空间密度不光指人口,还指城市建筑,城市功能区。城市建筑、功能区密度过大,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城市用地的合理性以及和谐型。城市空间密度如果过小,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城市会显得像一座空城,或者人口多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少,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正常需求。
城市空间密度应与城市的发展战略、城市的用地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相协调,相联系。
2、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在城市规模较小的时候,单中心是一种高效率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小,人们的生活半径也小,商业、教育、医疗、居住等功能布局相对集中,整个城市围绕单一的中心来运转,各类公共服务也可以高效率地覆盖整个城市。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这种高度集中的资源和功能难以辐射到整个城市,中心城区也会因为人口大量聚集而不堪重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随之而来。于是,在城市不同的新区域会慢慢地发展出新的副中心.
承接原有城市中心的部分功能,形成新的城市功能辐射区域。单中心城市由此演变成多中心城市,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布局合理、有机联系的多个辐射核心。
一旦制定科学的规划之后,城市新中心就需要强有力的外力推动,以迅速形成集聚能力,吸纳人口和产业。
建设多中心城市是应对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增长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多中心城市能够缩短每一个城市副中心内部交通出行的距离,但城市副中心与原有中心的交通联系依旧存在,各个城市副中心之间又会产生新的联系,潜藏着引发更大范围内交通拥堵的因素。
发展多个城市中心并非消除中心城区,或者简单地剥离中心城区某一功能到新的区域,而是对庞大的中心城区的诸多城市功能进行梳理、分解,充分考虑城市各部分功能原有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城市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来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一些大城市发展卫星城的时候,单纯从疏散中心城区人口的角度出发,没有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商业配套和公共服务覆盖,仅注重卫星城的居住功能,使得卫星城建成之后变成一座“睡城”。
人们工作学习、娱乐休闲都往中心城区跑,不仅没有消减中心城区的压力,反而在更大范围内造成了交通拥堵等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然,建设多中心城市不仅要考虑交通因素,还必须因地制宜地结合不同地域的实际特点,从改善人们在城市中经济社会联系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和交通互动的整体关系、资源能源的约束以及区域的环境承载空间等因素,科学审慎地调整城市空间结构。
当前,我国相当一批大城市正处于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关键阶段,深入研究多中心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审慎决策城市框架结构,对于城市的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市空间布局要考虑当地的城市发展方向,要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同时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对新出现的问题作相应调整。从而促进城市空间的更加合理化。
3、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形态是和城市的性质、规模、历史基础、产业特点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联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集中式的城市形态
是指城市各项用地集中连片。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便于集中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较适合中小城市,但应注意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避免城市在发展中用地混杂和干扰的现象。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
最主要的是组团状城市,即一个城市分为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或铁路站场、森林所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根据城市用地条件灵活布置,容易接近自然,比较好地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并能使各项用地布局各得其所。
不足之处在于城市道路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较大。此类城市布局的重点在于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分工合理,又要在各个组团形成一定的规模,创造一定的就地生产生活条件,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应当指出的是,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其用地扩展和空间结构类型是发展变化的。
一般的规律是,早期是集中连片发展。
当遇到扩展障碍时,往往分散成组团式发展。当各个组团彼此吸引力加强时,又趋集中。而当规模过大需要控制时,不得不发展远郊新城。同时,也存在不同城镇之间联系增强,形成组群式城市形态的情况。
城市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 ,在大的规划背景下,合理的安排城市空间,从而促使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优势,规划时,根据不同的条件,制定不同的规划原则和方案。确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战略等。在大的规划背景下,指定细的规划方案,确定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原则。
对于已建成区,根据当地资源或功能需要,确定优先发展地区,因地制宜的规划安排城市空间,从而引导城市的优先产业发展。
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城市地域结构区等,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市整体,但城市的性质、规模不同以及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差异,使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也不同。城市地域结构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
一般说来,工业区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交文化活动的地方;
商业区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流通和金融流通的中枢。城市地域结构的各种组成要素,在空间布局上虽然可以划分出功能区,但并不是截然分开,往往交叉和混杂在一起。(如在居住区内往往有一些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或无污染的小型的工业企业;而在工业区也常常有一些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日益复杂,城市内部用地紧张,不同功能区混杂,引发一系列城市问题,从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为了实现城市更好发展,需要对城市空间做更好的调整和安排。做到既要符合相关规定,还要做到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
文章来自:新土地规划人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