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
19个城市群
关于城市群规划,从《草案》的细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提及的城市群数量将达到19个。
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其他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
哈长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中原地区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成渝地区城市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
北部湾城市群
晋中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
黔中城市群
滇中城市群
兰州-西宁城市群
宁夏沿黄城市群
天山北坡城市群
除了19个城市群,《草案》还提到,要促进以拉萨为中心、以喀什为中心的城市圈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实现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
城市群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很多联系紧密的城市组成的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地理空间上,以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市场交易的高效区域网络为纽带,以一个或几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核心,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规模集聚和分工协同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家经济要素的精华所在,是参与全球化竞争合作的最高端平台。
城市群中的城市间紧密联系和协同互动,促进城市间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基础设施的对接,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发挥城市群的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群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是中心城市功能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大城市病”日益严峻;
二是经济效率不高,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呈现低水平的同质化、效益低下等特征;
三是用地结构和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以居住和商业用地的高地价对冲工业用地的低地价”的“土地城镇化”模式客观上加剧了城市扩张;
四是城际交通网络滞后于城市群发展需求;
五是城市群发展协同机制落后,“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乃至“以邻为壑”体制困境亟待突破。
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2015.4.16发布)
国家批复的第二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3.11发布)
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
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
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约31.7万平方公里
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支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构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不断完善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群集约集聚发展,调整城镇行政区设置,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转移就业和人口集聚相统一,建设与山脉水系相融合的宜居宜业城市,打造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典范,促进城乡融合互动,推动建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以长江黄金水道和重要交通通道为纽带,依托中心城市和产业基地,畅通内外联系,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合作互动,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深化全球合作和国际交流,打造内陆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合作的先行示范区。
“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加快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建立跨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型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新经验、提供典型示范。
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提高综合保障和支撑能力,统筹推进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
三是产业协调发展。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共建生态文明。着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共同构筑生态屏障,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
五是公共服务共享。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繁荣,联合开发人力资源,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六是深化对外开放。把握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共建开放通道和平台,推进国内外区域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5.11万平方公里
一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二是北方开放重要门户;
三是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四是绿色生态城市群。
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强化哈尔滨、长春两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其他城市的支撑作用,建设哈长发展主轴和哈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长吉(林)图(们江)发展带。
发挥特大城市、大城市集聚效应。优化提升哈尔滨、长春综合服务功能,有序疏解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引导人口向新区、开发区合理布局,推进城区、开发区、县域协调发展,防治“城市病”。
发展中等城市。全面放开牡丹江、松原等城市落户限制,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合理拓展产业空间,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人口吸引聚集能力,形成城区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具有较强空间承载能力的中等城市。
培育一批生态宜居小城市。依托“一轴两带”节点地区、沿边开放地区与特色资源地区,发展一批基础较好、承载能力较强的小城市,积极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完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强化宜居环境建设,扩大对外围城市人口的服务和吸纳半径,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来源: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新土地规划人 整理编辑
欢迎并感谢您参与平台投稿,投稿邮箱:xjxtd@126.com,请您在标题处表明“微信投稿”字样。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十三五期间城市群建设最全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