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最新城市排名榜”不能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标准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社区 成都 都市圈 工业 规划 边界 开发 用地 国家 城镇化 数据 技术 案例 管理 一体化 会议 如何 空间 环境 专项 城市 模式 人口 自由 行政 资本 区域 战略 研究 结构 可持续 公共服务 服务 区位 特色 农业 交通 国际 城镇化建设 高效 中心城市
🔊 提醒:这是一篇2013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本站转载了关于《第一财经周刊》对中国400个城市的综合商业指数进行排名情况,在文章最后指出,"由于城市评级多采取权重相加的方法,因此评价要素与权重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稍微有些差池,评级结果则可能完全不同。从上文的评价要素看,由于文中使用pagerank来排序,而pr是反映了相互的关系,因此不宜与gdp,人均等值相并列;同时权重的获取,应通过严格的相关性验证。因此上文评级仅为数据新闻的一种案例,其准确性有待考量。"

光明网就相关类似问题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以下是光明网的访问文章:

日前,《第一财经周刊》对中国400个城市的综合商业指数进行排名,其中以成都为首的15座城市新升为一线城市。由此引发读者对所在城市排名的关注,其中有的省会城市未能进入一线,而有些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级市,比如中山,名次反而靠前。光明网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就中国城市新分级和城镇化建设等话题给予解读。

“2013最新城市排名榜”不能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标准


光明网:与传统的按行政级别和GDP不同,请问这次排名的标准是什么?成都市荣登榜首,其优势在哪里?

李红玉:《第一财经周刊》综合商业指数排名是对城市商业发展水平的一个专项排名,而不是对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排名,综合商业指数的指标主要有一线品牌进入密度、一线品牌进入数量、GDP、人均收入、211高校、《财富》全球500强进入数量、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等,成都市之所以处于榜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缘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都市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科教、商贸、金融、军事和国际交往中心,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市的国际航线、外国领事馆、高等院校的数量都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欧蓉快铁使成都市成为中欧陆路经济联系的桥头堡,上述条件形成叠加优势,使成都市成为吸引国际500强企业和一线大品牌入驻的热点城市;

其二是缘于成都市的商业文化积淀和时尚消费文化的兴盛,成都市有悠久而特色鲜明的商业文化史,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商都,成都的时尚文化也是中国时尚文化的区域性风向标,与国际时尚领域对接紧密,成都市民时尚消费文化较为成熟,对大品牌的认知度和追随度较高,也对国际一线品牌入驻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

光明网:有人认为此次城市排名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您认同吗?为什么?

李红玉:由于综合商业指数是对城市商业发展水平的一个专项评价,而不是对城市发展总体水平的评价,因此,不能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标准,更不能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是为城市成长、扩张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支撑,从而使快速集聚的人口、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能够形成新的城市经济产出,并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其二是为城市新增人口提供教育、医疗、社保等各种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外来人口的市民化。

其三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通过一种全新的机制体制,实现城乡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由此可见,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与《第一财经周刊》综合商业指数排名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土地高效有序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服务提供,因此更侧重于城市运行的基本面;后者注重城市的现代商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的国际化水平等,侧重的是城市运行的高端面,前者政府是主导者,而后者的主体则是市场。但两者间也有互动关系,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将会推动城市商业指数综合排名的提升,反之,城市商业指数综合排名较前的城市由于其发达的第三产业拉动力,也会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光明网:近期,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由此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中国城镇化的路该怎么走,请谈谈您的看法?

李红玉: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和城市空间规模迅速扩张,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基础,另一方面也产生诸如基本公共服务无法全员覆盖、基础设施滞后、城镇体系不合理、城乡分割等很多问题,2011年中国进入城市时代(城镇化率>50%),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紧迫的转型升级要求,其中关键就是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更加高效的城镇空间格局。

为此,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未来15-20年中国的城镇化化发展提出六大任务,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这六方面正是未来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解决城镇化外来人口在户籍、基本公共服务、社区生活的全面融入问题;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构建城乡建设用地的一体化机制,从而有效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改变目前的唯GDP考核机制和“土地财政”现状,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从而形成结构完善、协作高效的区域城镇体系,疏解特大城市过度聚集的功能,发展壮大中小城市,从而全面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建设水平,提高全国的城市经济产出总量和总体的社会服务能力。因此,中国的城镇化将逐步进入一个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文章来源: 光明网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2013最新城市排名榜”不能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