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工业
规划
边界
道路
保护
开发
用地
村庄规划
住房
居住
汽车
村落
建筑
村庄
设计
空间
共享
环境
导则
出行
乡村
活动
模式
人口
尺度
自由
活力
行政
地理
区域
公共空间
融合
入口
研究
开放
可持续
公共服务
生态
服务
产业发展
特色
农家乐
排水
展览
改造
镇规划
街道
步行
车位
编制
农业
交通
市政
开放空间
展示
村庄布局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为保护和延续宿迁地区村庄历史文化脉络、彰显水网风貌特色、发展村庄特色产业,提高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宿迁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宿迁市特色村庄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一、特色村庄定义
宿迁市特色村庄是指在村落形态、地貌水系、历史文化、村庄建筑、历史遗存、经济产业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质和保护传承价值的自然村庄。宿迁市特色村庄分为历史文化特色型、水网风貌特色型、经济产业特色型三类。历史文化特色型村庄指在村落格局、建筑特征、历史遗存、历史典故、风俗习惯、民间传统工艺、乡村曲艺等方面有较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村庄;水网风貌特色型村庄指在水系湿地、森林植被、地形地貌与村落布局相互融合,并具有明显特色的村庄,细分为自然生态特色和水圩庄台特色两小类;经济产业特色型村庄指具有产业优势,在花木产业、木业、果疏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手工业、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村庄。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彰显特色。强调对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特色产业资源的挖掘与梳理,尊重乡风民俗;强化保护意识,划定保护范围,针对产业特点,制定保障措施;保持特色乡村意蕴、彰显地域特色。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有利于特色村庄的保护与发展、村民的生产与生活、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分析,分类明确特色村庄的保护规划目标,确定建设或整治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特色村庄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
3.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处理好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使特色村庄建设的速度同特色村庄的保护、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4.政府引导、村民参与。规划编制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引导村民参与和监督村庄规划的编制,确保规划充分体现村民意愿和利益。
5.多元协调、统筹运作。从区域协调层面梳理村庄内外道路交通网络体系,配置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从风貌协调层面合理明确保护区、公共活动区、滨水区域、边缘区域、可开发区等不同空间的保护和建设风格,明确保留、更新、整饰、拆除、新建等规划策略;从规模调控层面,合理控制特色村庄的用地、人口规模;从政策层面对特色村庄的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协调、信息共享、资金安排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三、特色村庄规划要求
(一) 历史文化特色型村庄
1.明确保护和发展目标、定位,核定人口和用地规模,划定保护层次,明确规划保护范围、传统特色村落发展的控制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2.挖掘和恢复历史空间格局、古井、古树等传统公共空间节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传承并恢复传统节令、文体活动、戏曲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建筑工艺,挖掘展示商业服务业老字号,并规划形成旅游资源。
3.整治影响传统特色风貌的建、构筑物,妥善处理好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特色保护与活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二) 水网风貌特色型村庄
1.维护水体原生态性。尽可能不填河塘,少做人工驳岸,维护生态环境良好的水体环境。
2.营造滨水景观多样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林景观、河塘、水田、田埂、塘埂、沟渠和环村水系等水圩形态特征,疏理沟通村庄内外水网形成体系,修建水圩、门楼、吊桥、码头、闸坝等水利景观设施,挖掘历代农田水利建设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观光价值的信息。
3.保持水体的清洁。注重村庄排水与环卫设施的配置,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方式,合理布局环卫设施,特别要保证滨水地带环境卫生,保持水体清洁。
(三) 经济产业特色型村庄
1.明确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位,采用园区化模式和多样化功能复合模式(手工艺加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统筹产业布局,核定村庄与产业用地规模。
2.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合理配置道路等市政配套设施,展览展示、市场销售设施,实现设施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3.制定出台产业保护与发展规章制度,注重对旅游资源和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宜发展的村庄手工业、加工业应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区域集中布置,并与村庄适当隔离。
四、村庄布局规划
(一) 布局规划要点
1.体现村庄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注重引导村庄与自然形成相融合的自由空间形态,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灵活布置各类设施。(2)历史文化型特色村庄的空间形态以保护为主,生长方式体现自然生成。(3)水网风貌型和经济产业型特色村庄空间形态可采取集中式、开敞式以及滨水空间自由式的布局形态。
2.体现虚实结合的空间关系通过建筑、院落、绿化、水系、开放空间等多种要素的对比组合体现村庄形态的虚实关系。将绿化、滨水空间环境引入村庄内部,形成富有变化的空间关系,以绿化、公共空间、滨水空间分隔围合形成形态自由的住宅建筑组群。
建筑组群的虚实关系
(二) 空间形态引导
1.不要设置村庄外环路,以保证空间形态的自然属性和村庄建设的经济性;不要设置对村庄环境影响较大的生产用地,保证村庄特色和生活环境。
2.避免布局兵营化和建筑户型的单一化,要保留和延续弯曲的弄巷、错落的房屋、自然的池塘、房前屋后多种变化的空间,以保证村庄肌理形态自然而丰富。
3.优化建筑群体组织,结合地形地貌、道路水系网络、村组单元和整治内容,可将村庄划分为若干大小不等、不同类别、不同高度的建筑组群,形成有机、有序的空间脉络。
(三) 村民公共活动空间布局
公共空间设置应围绕“建设规模适中、紧扣村民生活”的建设理念,结合村口、中心区、广场、戏台、水体、井台、桥头、门楼、道路节点和旅游开发需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公共空间,提升村庄活力。花木林果、水产养殖等经济产业特色型村庄还可布置特色产品的展览展示空间。
(四) 村口
村口是村庄的标志,在凸显村庄位置的同时,使村民具有强烈的空间认同感。村口的空间尺度和规模应恰到好处,亲切宜人,体现地方特色,并能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
1.村口位置与形式:结合主要出行方向选择合适位置进行布局,并根据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基础条件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村口功能,选择村口形式。
2.村口尺度:应兼顾功能、审美和环境空间关系,并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协调。村口附近的停车场地应适当控制规模,强化村口空间与主干道之间的联系。
(五) 地质安全
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对村庄布局的影响,顺应地形走势布局,同时必须避开洪涝、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地段。
(六) 生产辅房布局
在满足卫生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小型家庭生产可以户为单位分散布置,大规模生产可在村庄周边地区相对集中布局,以适应农业生产,方便村民生活。
五、村庄道路规划
(一) 道路类别
村庄道路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前路、街道、巷道和步行道。主要道路承担村庄对外交通联系,宽度5-8米为宜;次要道路承担村庄内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宽度3.5-5米为宜;宅前路承担居民出入交通,宽度2-3.5米为宜。
(二) 道路形态
村庄道路布局形式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尊重和延续现有脉络形态,不要人为地裁弯取直。常见可采用一字形、并列形、鱼骨形(丰字形)、网格形、扇形、自由形。
(三) 停车设施
1.农用车停车场地、多层住宅停车场地宜集中布置,低层住宅停车可结合宅、院分散布置。村内道路宽度超过5米的可适当考虑部分占道停车,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应结合车流集中的场所统一安排。
2.停车场按照200-300米服务半径分散布置。水网风貌型村庄结合水体的分隔,分片布置;具有旅游职能的特色村落要在主要出入口布置旅游车辆的停车场;经济产业型村庄结合产业布局,集中设置运输车辆的停车场。
3.考虑将来的停车需求预控停车用地,可结合商店、乡里中心等公建和较大的居住组团预控布置,预控用地可结合当前需求兼顾使用。停车场可以“一场多用”,农忙时晾晒稻谷、麦子,农闲时节停放汽车。
4.停车场宜采用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形式,地面铺设植草砖,停车位周边种植灌木和高大乔木。
六、绿化景观规划
(一) 绿化规划
按照整体性、多样性及乡土化原则进行绿化配置,遵循自然规律,结合植物配置的多样性,通过不同植物色彩、体量、观赏特点的搭配组合,丰富绿化效果。
(二) 规划总体要求
保护和利用现有村庄良好的自然环境,利用村庄外围河道、植被等资源,提高村庄生态环境质量,强调“村在绿中,绿在村中”的空间关系,体现村庄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宜将村口、道路两侧、公共活动空间、宅院、建筑山墙、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作为绿化布置的重点,并针对村庄的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公共空间、庭院、村口等七个方面绿化要素提出具体设计要求。
(三) 不同地段规划要求
1.村旁绿化:村庄周围适宜形成环村林带,宜以高大乔木为主,适当配植中高乔木和灌木,形成村庄的自然边界。通过绿化开敞空间、滨水空间将外部环境引入村庄内部,形成富有变化的虚实关系。
2.宅旁绿化:充分利用屋旁宅间的空间,以小尺度绿化为主,见缝插绿,不留裸地。绿化种植结合空地形态自由布置,使庭院绿化有机延伸,与公共绿化相互渗透。
3.水旁绿化:充分结合亲水设施安排,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水绿化空间。植物品种以亲水植物为主,布置方式宜生态、自由,形成以水为特色的植物景观。
4.路旁绿化:道路较宽且路边距建筑物较远,有充分绿化空间的,可选择一些大树冠的高大乔木。路面较窄或路边距建筑物距离较小的,可选择一些小树冠的树种或灌木进行绿化。
5.公共绿化:公共绿化空间是体现村庄景观形象的重点,应结合周边公共设施布置绿化景观,植物品种宜以观赏价值较高的乔木与花灌木搭配为主,形式简洁、美观,景观风貌应自然、亲切、宜人,并能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
6.庭院绿化:庭院绿化既要生态,又要经济、美观,可种植果树花木,还可以种植蔬菜、瓜果等。
7.村口绿化:选择季相变化明显,色彩变化丰富的乡土树种,注重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可利用环境小品、地形的变化、活动场地、建构筑物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村口景观。
七、村庄住宅规划设计
(一) 住宅规划原则
1.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和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原则,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
2.贯彻“一户一宅”政策,根据主导产业特点选择相应的建筑类型。村庄内以低层独院式联排住宅为主,旅游型村庄可结合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牧家乐和艺家乐等旅游接待需求建设。
3.住宅平面设计应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特点,同时注重引导卫生、舒适、节约的生活方式。
4.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乡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建筑。
(二) 新增住宅规划要求
1.在规划设计中每户宅基地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不大于120平方米,具体要按县(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
2.住宅日照间距不小于1:1.5,具体标准按各县(区)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住宅层数和层高要求:村民住房不宜超过三层;层高2.8-3.3米,不应超过3.6米,净高不宜低于2.8米;适宜旅游业发展的村落,住宅层数和层高满足农家乐等使用功能要求。
(三) 住宅设计节地、节能要求
1.加强屋面、墙体保温节能措施,有效利用朝向,合理安排窗墙比,推广应用节水型设备、节能型灯具。
2.积极利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能源利用的相关设施应结合住宅设计统一考虑。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宿迁市特色村庄规划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