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头条

当前栏目:观点

观点

龙瀛:智能与城市:城市实验室、新城市和未来城市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42

龙瀛教授的报告题为“智能与城市:城市实验室、新城市和未来城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发展推动城市空间变革的背景下从方法论、本体论、实践论三个方面提出智能城市发展的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城市实验室”,利用新兴多元数据观察、诊断、检查城市,进行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城市实验“,并以与“饿了么”外卖平台合作的减盐试验项目为例,展示城市实验如何开拓城市认知新视角;第二条路径是”新城市“,指出技术革新在居住、就业、游憩、交通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新基建”战略下传统基础设施也在走向数字化,因此城市规划也需要变革以应对新的需求、解决新城市中技术带来的不公平问题;第三条路径是“未来城市“,认为面向未...

阅读(698) 评论(0) 赞 (0)

观点

张文佳:如何精细化——从基于个体行为的生活圈规划说起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42

张文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员张文佳博士的报告主题是“如何精细化——从基于个体行为的生活圈规划说起”,讨论了精细化生活圈规划的研究和实践。首先,张文佳博士指出社区生活圈规划在中西方城市的提出具有不同背景,中国的研究重点在于高密度背景下建成环境的配置,需要解决是物质空间布局(供给)和日常时空行为(需求)的匹配问题。对此,张文佳博士提出了适合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3A”建成环境评价框架和“定住率”日常时空行为评估指标,并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地铁站点周边地区的案例中,测算了影响日常时空行为的建成环境变量、明确了配置建成环境的有效范围,对社区生活圈规划进行了精细化初探。最后,张文佳博士对多场景、长...

阅读(548) 评论(0) 赞 (0)

观点

周素红:以“人”为本的安全韧性规划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42

以“人”为本的安全韧性规划周素红,规划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周素红教授基于以“人”为本的视角,提出了安全韧性规划的三个观点。首先,韧性规划需要加强对“人”的重视,要强调以人为主要抓手部署公共安全和韧性规划的相关要素,同时提出在长期关注大量减灾防灾、人防消防这样一些规划主题之外,更多主题要进一步延展到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里。第二,关注灾害或事故下个体和群体响应的相关研究。考虑人群社会空间分异带来的需求和灾害触发情绪,强调灾害事件上要更多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周教授基于“时—空—人”视角构建了以人为中心的公共安全规划体系,包括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技术方法和保障支撑体...

阅读(489) 评论(0) 赞 (0)

观点

刘超: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空间规划如何响应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39

刘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超博士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空间规划如何响应”为题,深度思考了空间规划在上海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和应对。刘超博士首先介绍了参与编制的《上海市新城数字型规划建设导引》。从建设四类设施、关注四大要素、规划三个空间概括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抓手,并从面向未来的数字城市设施、数字化转型先行示范、活力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全龄友好的家园社区以及数字驱动的未来产业空间五方面阐述了导引的具体内容。介绍过程中,刘超博士还指出多学科合作时,不同学科由于角色不同,产生分歧在所难免,但规划学者应努力坚持自身特色和初心。另一方面,刘超博士认为目前的规划学科已难以应对规划实务,提出引入城市信...

阅读(542) 评论(0) 赞 (0)

观点

罗翔:关于韧性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37

关于韧性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罗翔,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罗翔教授分享了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来增强城市韧性的几点思考。一是践行韧性城市理念,需要认真审视传统工业文明导向下的城市发展理念,积极面对潜伏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单中心和过度集聚的空间布局及资源配置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二是韧性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办法和指标,其中,需要重点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规划建设原则。三是韧性城市规划的实现途径和具体规划内容、要求,需要加强法治建设支撑,明确责任主体,充分结合政府各部门法定职责、规划自然资源部门事权和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

阅读(393) 评论(0) 赞 (0)

观点

詹庆明:智能技术认识和把握城乡发展规律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34

詹庆明,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詹庆明教授在对两个主题报告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智能技术认识和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应关注精细化、层次化、地域性。首先,詹教授认为当前的城市规划之所以习惯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主要是前30年规划学科和实践发展很快造成的,在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难以慢下脚步。而在当今时代,学科发展和规划实务需求已经发生变化,更强调保障品质要求与解决复杂问题,智能规划和新技术使得对质量、品质等各方面的要求成为可能。为了论述智能规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詹教授以武汉市风道规划的新技术应用、武汉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为例,说明以当前的技术已经能够做到对...

阅读(484) 评论(0) 赞 (0)

观点

沈尧:重塑社会可持续的秩序,面向社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认识与干预方法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34

沈尧:重塑社会可持续的秩序,面向社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认识与干预方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沈尧博士以“重塑社会可持续的秩序:面向社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认识与干预方法”为题,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层面认识社会整合,通过动态逻辑、局部逻辑和流动逻辑三个案例阐述了观点。第一个案例 “推进动态城市治理”,通过人的流动来测度大伦敦区的社会隔离。“动态的城市治理”要重视空间链作为规划和研究单元,并且要意识到空间统计与人们真实的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偏差,且社会经济效应变化除了地点性还具有时空性。第二个案例 “实行局部精确规划”,通过大伦敦区8个社会阶层出行距离衰减系数研究可达性和社会隔离的关系。“局部精确规...

阅读(308) 评论(0) 赞 (0)

观点

谢映霞:韧性城市的背景、评价与城市减灾对策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33

韧性城市的背景、评价与城市减灾对策谢映霞,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谢映霞教授针对韧性城市评估方法及评估策略的议题,从建设背景、韧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城市全生命周期减灾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谢映霞教授首先指出,在灾害频发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城市系统面对不确定因素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如何提高灾后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恢复力十分重要,韧性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接下来谢映霞教授阐述了国际上韧性城市建设评价的相关体系框架,总结出了韧性城市建设评估框架是围绕国家策略、国际相关的指导文件来从经济、管理、基础设施、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等多...

阅读(541) 评论(0) 赞 (0)

观点

武廷海:“两碳两化”背景下的规划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30

武廷海,学工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武廷海教授认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传统城市规划新的发展提供了特别好的机遇,其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我们开展区域规划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其二狭义的城市规划要做精做细;第三,做优做美乡村规划。但是上述的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做精做细不能再沿用70年代西方提出的一系列“老办法”,而是应该在碳中和、碳达峰、数字化、信息化这一“双碳两化”的背景下适应新的需求,交出应对答卷。来自:中国城市规划...

阅读(581) 评论(0) 赞 (0)

观点

吕传廷:法定规划的底层设计思考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22

吕传廷,学会理事、学工委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吕传廷围绕详细规划的理论问题,提出理论创新不能仅有顶层设计,必然要有底层设计。规划实践应该真真正正为人居、人的幸福生活、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服务。相应地,自下而上的规划恰恰是最鲜活的、碰到的问题也是最尖锐的、最复杂的。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详细规划历史问题的总结,未来发展阶段的判断,目标的设定对基础理论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进而吕主任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打通需求端与供给端“盲区”,建立基本需求调查与市场的预测制度;第二,建立适应新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的分层级多样化产品供给细分标准;第三,建立土地、财政、公共服务紧约束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与...

阅读(404) 评论(0) 赞 (0)

观点

马东辉: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防灾韧性思考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21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防灾韧性思考马东辉,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马东辉教授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具体阐述了现阶段规划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防灾问题,需要怎么进行防灾韧性建设等问题。首先,马教授指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防灾工作目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我国面临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的基本国情;第二,工程治理和空间治理存在技术缺口,国土空间的规划防灾设防不清晰,防御情景缺位;第三,与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衔接不足,规划对防灾的控制性、约束性、必需性不足。通过对比日美等国的国土空间规划防灾经验,马教授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借鉴要点:确定规划设定的灾害...

阅读(407) 评论(0) 赞 (0)

观点

国庆节,回顾城市规划七十二年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19

今天,在我们回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时,也一同来回顾中国城市规划事业曲折而宏大的发展历史。本文来自GUIHUA Journal 。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规划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邹德慈院士主持的“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历史”课题的历史阶段划分,主要有“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初创期(1949—1957年)、波动期(1958—1965年)、停滞期(1966—1977年)、恢复期(1978—1989年)、建构期(1990—2007年)、转型期(2008年以后)”共六个阶段。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初创期(1949—1957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央提...

阅读(469) 评论(0) 赞 (0)

观点

吴志强:智能规划赋能高质量发展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19

伴随中国城市发展建设从重“量”转向提“质”,当前的城乡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挑战。智能技术可以支撑城乡空间精细化分析、监测、规划与管理,顺应我国“数字化”发展主线,提升城市在未来发展过程的全球竞争力。将智能规划赋能城乡高质量发展是结合我国国情和城乡发展阶段、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学术对话之十七“智能规划赋能高质量发展”由吴志强院士担任主席,邀请学界资深学者与青年学者围绕“智能技术认识和把握城乡发展规律”、“智能规划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全要素管控和精细化治理”、“智能规划与城乡规划学科的转型”等议题展开学术研讨。学术对话采用圆桌会议形式,由主旨报告和专题研讨组成。吴志强,...

阅读(780) 评论(0) 赞 (0)

观点

孙施文:空间规划基础理论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13

孙施文,学会常务理事、学工委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施文教授首先对对话主题进行了阐述,提出基础理论讨论对于空间规划学科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实践的重要性,基础理论既是基础,也是支柱。而之所以在本次对话的主题中突出“大讨论”,既是希望今天大家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对基础理论问题进行讨论,更希望通过这次学术对话,能够引起学界、业界对基础理论问题的关注,也希望能够带动、推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讨论。有关基础理论的讨论,我自己的观点,至少应当关注这样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规划?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国土空间规划,核心在“规划”,而规划的要点就在于治理,或者说就是空间治理,就是基于...

阅读(372) 评论(0) 赞 (0)

观点

黄弘:安全韧性城市若干研究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09

安全韧性城市若干研究黄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黄弘教授分享了有关安全韧性城市的若干研究。从安全韧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概念界定、重要特征、构建路径、支撑要素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性的介绍。黄教授指出,快速城镇化过程给城市安全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些重大的灾害事故存在不确定性高、随机性强、可预见性低、破坏性大等特点,城市韧性亟待提升。通过分享国内外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案例,黄教授指出,城市韧性既需要从科技方面提升,也需要从管理、制度、文化、社会等层面提升。黄教授从安全科学工程角度对安全韧性城市进行阐释,将其界定为在外部与内部的冲击和压力下能够有效应对,并能迅速恢复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城市,其...

阅读(793) 评论(0) 赞 (0)

观点

修春亮:寒区大城市的景观格局与生态韧性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07

寒区大城市的景观格局与生态韧性修春亮,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院长、教授修春亮教授结合城市和韧性环境,阐述了对生态韧性的理解,并针对寒区特点介绍了寒区大城市的景观格局与生态韧性研究。首先,修春亮教授提出韧性的重点是其综合性,强调各种因素的相互配合、弥补和支撑,城市韧性的意义在于对于不确定性的应对和共存,并从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适应性韧性三个方面理解韧性,指出城市和人居系统的韧性应该同时兼具以上三个方面的韧性,做到不崩溃、少损失以及持续的存在和发展。第二,修春亮教授从城市规模、密度和形态三个方面对寒区城市韧性进行论证。在城市规模上,修教授强调用生态基础设施约束城市规模是必须的,寒区城市由于自身的寒地...

阅读(626) 评论(0) 赞 (0)

观点

专家对话:智能规划赋能国土空间全要素管控和精细化治理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06

专家们就“智能规划赋能国土空间全要素管控和精细化治理”展开对话,讨论了两个议题:(1)精细化治理与城市规划设计是否有强关联?(2)城市数字化转型,城乡规划学科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王凯,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王凯院长代表广大活跃在一线的规划设计师率先发言,就智能规划及其对规划实践的赋能作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首先,从大趋势上,数字化、智能化已不仅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一个持续变化的社会迭代过程,对此规划工作者和教育者应积极应对,正视时代的变革。但是目前规划设计仍多采用传统规划方式,智能规划方法如何赋能方案的编制和生成,让规划设计师能够使用、愿意使...

阅读(598) 评论(0) 赞 (0)

观点

张勤:城镇开发边界为何而划,怎样划妥,怎样用好和如何更好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05

张勤,学会常务理事、学工委副主任委员,杭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高工张勤结合杭州城镇开发边界的实践,围绕城镇开发边界为何而划,怎样划妥,怎样用好和如何更好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城镇开发边界应以保护自然生态本底为前提,必须立足长远;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要坚持“共生”与“融合”;应该关注开发边界外空间重构和功能提升;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实施管理必须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创新“用途管治”,以“科学的用”促进城镇开发边界“正确的划”。来自:中国城市规划...

阅读(687) 评论(0) 赞 (0)

观点

张姗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基于大数据的方法探索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4:10:00

张姗琪,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张姗琪博士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基于大数据的方法探索”为题,结合实证案例从空间、时空间、虚实空间三大视角,阐述基于大数据评估社区生活圈公服设施供给的一些可能途径。在空间视角下,通过比较理想人流网络与实际人流网络的差异,揭示出南京副城公服设施供大于需,而主城供需错配的空间匹配格局;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比较南京两个街道内不同年龄居民的活动空间,指出社区生活圈设施配置的对应需求。在时空间视角下,利用poi数据提取公服设施类型和平均开放时间,再与南京居民不同时段的活动强度进行比较,挖掘南京各地区公服设施日夜不同时段的供需特征。在虚实空间视角下,分析外卖对南京...

阅读(438) 评论(0) 赞 (0)

观点

王伟:“一张图”的“隐逻辑”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21-10-02 03:10:53

“一张图”的“隐逻辑”王伟,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委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重要成果体现,是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重要工具,需要从多维度加以认识和推进。报告从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视角切入,以“一张底图”和“一张蓝图”的思辨为起点,分别围绕张力、隐壑、黑箱三个关键词对规划的实施、围绕理性、信息、国情三个关键词对决策的逻辑、围绕方向、议题、行动对工作的深化展开讨论,并对未来“一张图”的建设和应用工作提出有益建议。王主任认为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兴起具有优化公共决策的潜在能力。实际状况是这一潜在的能力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对于公共政策决...

阅读(345) 评论(0) 赞 (0)